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傣族文化是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下形成並發展的。最具傣族文化特色的就是花腰傣。花腰傣色彩斑斕的服飾,銀飾綵帶玲琅滿目,因其引人注目的特色而得名。花腰傣完整地保留著傣族先祖對自然與靈魂的崇拜,以及民族的文化信仰,因此便形成了今天內涵豐富的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花腰傣是人們對居住在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兩縣的傣族(傣雅、傣灑、傣卡、傣仲)的一種稱謂。因其服飾古樸典雅、雍容華貴,特別是服飾的腰部綵帶層層束腰,挑刺絢麗斑斕的精美圖案,掛滿豔麗閃亮的櫻穗、銀泡、銀鈴而名之為“花腰傣”。自唐代以來,傣族已自稱“傣”。
花腰傣的名稱最早見於清朝,清朝時代,將“百夷”記載為“擺夷”,把德宏州為主的傣族為“旱擺夷”(明時稱“大百夷”),西雙版納州一帶的傣族為“水擺夷”(明時稱“小百夷”);居住在紅河中游的傣族為“花擺夷”。花腰傣是民國時期其他民族對傣雅的稱呼,現指新平、元江兩縣的傣雅、傣灑、傣卡、傣仲,或泛指紅河中上游的傣族。其實花腰傣本民族更喜歡自稱為傣雅、傣灑、傣卡、傣仲,花腰傣只是其他民族因其鮮明的服飾對他們的一種叫法。
紅河中上游地區的傣族與其他地區的傣族一樣,都源於古哀牢人和古滇人。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哀牢人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創立了達光王國。公元前二世紀末,達光王國開始與漢朝接觸,因當時的達光王叫“哀牢”,漢朝開始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在這之前,漢朝只能透過滇國居民瞭解到哀牢人,因哀牢人善騎大象,生活環境又與漢朝南方的“百越”諸民族相似,被漢朝草率地歸為“百越”一類的民族,把哀牢人稱作“滇越”,把達光(哀牢)王國稱作“乘象國”。
公元前二世紀末,漢朝征服達光王國東面的昆明諸部(四川西南部、雲南中北部)和滇國(雲南中東部),佔領達光王國東部領土(洱海周邊地區),並在此範圍內設定益州郡。公元前一世紀開始,成為漢朝屬民的滇國王室後裔與漢朝統治者爆發了多次衝突。公元14年,滇王若豆率部起兵反漢,殺死益州大尹陳隆遣。王莽先後派遣“平蠻將軍”馮茂以及寧始將軍廉丹和史熊率兵前來平叛。公元25年,在廉丹的血腥鎮壓下,若豆為首起義軍受到重創,被迫從滇池地區轉移至漢朝勢力相對薄弱的洱海地區(原屬達光王國領土),大量滇人也隨滇王轉移至洱海地區。
您可能還會喜歡:
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蘆笙舞樂和葫蘆笙
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畲族民族形式多樣的傳統體育運動
具有“傳家之寶”之稱的畲歌
兩大原始文化: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那麼他和同處於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的半坡氏族生活方式上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河姆渡遺址發掘發現的文物遺存具有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特點,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榮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材料。如兩次發掘出土的陶片達40萬片之多,用同樣的發掘面積作比較,是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所不及。又如出土的紡織工具有紡輪、繞紗棒、分徑木、經軸、機刀、梭形器、骨針近10種,根據這些部件,可以復原當時的織機,其它的遺址就沒有這麼具體。它的文化特色主要還在稻作農業、幹欄式建築、紡織和水上交通方面。
河姆渡遺址兩次考古發掘的大多數探坑中都發現20-50釐米厚的稻穀、穀殼、稻葉、莖杆和木屑、葦編互動混雜的堆積層,最厚處達80釐米。稻穀出土時色澤金黃、穎脈清晰、芒刺挺直,經專家鑑定屬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秈混合種,以秈稻為主(佔60%以上)。
伴隨稻穀一起出土的還有大量農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還留著殘木柄和捆綁的藤條。骨耜的功能類似後世的鏟,是翻土農具,說明河姆渡原始稻作農業已進入“耜耕階段”。當時的稻田分佈在發掘區的北面和東面,面積約6公頃,最高總產為18.1噸。
河姆渡遺址兩次發掘範圍內發現大量幹欄式建築遺蹟,特別是在第四文化層底部,分佈面積最大,數量最多,蔚為壯觀。建築專家根據樁
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層時至少有6幢建築,其中有幢建築長23米以上,進深6.4米,簷下還有1.3米寬的走廊。這種長屋裡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間,供一個大家庭住宿。清理出來的構件主要有木樁、地板、柱、梁、枋等,有些構件上帶有榫頭和卯口,約有幾百件,說明當時建房時垂直相交的接點較多地採用了榫卯技術。
河姆渡遺址的建築是以大小木樁為基礎,其上架設大小梁,鋪上地板,做成高於地面的基座,然後立柱架樑、構建人字坡屋頂,完成屋架部分的建築,最後用葦蓆或樹皮做成圍護設施。其中立柱的方法也可能從地面開始,透過與樁木綁紮的辦法樹立的。這種底下架空,帶長廊的長屋建築古人稱為幹欄式建築,它適應南方地區潮溼多雨的氣候環境,因此被後世所繼承,今天在中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的農村還可以見到此類建築。
建造龐大的幹欄式建築遠比同時期黃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築要複雜,數量巨大的木材需要有專人策劃,計算後進行分類加工,建築時需要有人現場指揮,否則七高八低,彎彎曲曲的房子是不牢固的。建築技術說明河姆渡人已具有現代人一樣較高的智商。
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字
黎文,是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創制的文字。那麼,黎文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吧。
黎族文字簡介:
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創制的文字。
最新修訂的黎文,共有聲母33個,韻母99個,聲調6個,聲調符號5個,其中,第一調(舒聲調,調值53)不標聲調符號,重疊字母符號聲調3個。
1957年2月在原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市(現更名為“五指山市”)召開的“黎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上透過,並報國家民委備案。
為使《黎文方案》(草案)更加完善,更加符合黎族語言的實際,1984年9月,中央民族大學黎語教學小組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黎語調查研究小組共同研究,對原方案作了一些修改。
2005年9月,編寫《黎語基礎教程》時,又對該方案進行了修改。經過這次修改,黎語文已基本和標準音點的語言實際相一致。
溯源:
為彌補黎族語言的缺憾,1956年6月,在黨中央的關懷下,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會同中央民族學院(現名“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學院(現名“中南民族大學”)、廣東省海南特別行政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等單位,對海南島九個黎族市、縣170個點的語言進行調查。
根據語音、詞彙和語法的特點,將黎族劃分為侾、杞、本地(潤)、美孚、臺(也寫作“賽”或“加茂”)五個方言。侾、杞、本地三個方言又劃分為羅活、侾炎、抱顯、通什、塹對、保城、白沙、元門八個土語。
由於侾方言使用人口最多,而語言一般情況下只有三個調值,語言易學,故以侾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了《黎文方案》(草案),並於1957年2月在原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市(現更名為“五指山市”)召開的“黎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上透過,並報國家民委備案。
關於黎族古文字的記載:
明朝顧岕所著《海槎餘錄》有這樣的記載:儋耳孤懸海島,曆書家不能備,其黎村各一老習知節候與吉凶避忌之略,與歷不爽毫髮。大率以六十年已往之跡,徵驗將來,固亦有機巧不能測處。嘗取其本熟視,字畫訛謬,不可識,詢其名,則曰:“歷底記”。
清朝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卷七)《人語》有這樣的記載:黎婦女皆執漆扁擔,上寫黎歌數行,字如蟲書,不可識。
花腰傣族奇異的婚俗
雙方議定結親需要的肉、酒、菜後,擇定吉日成親。結婚之日清晨,男家宰牛、殺豬,準備菜蔬。吃過中飯,新郎、陪郎率著廚師和打幫忙的小夥於們,浩浩蕩蕩扛著牛肉、豬肉,挑著酒菜到女家去辦酒席。款待女家親友。女家請來送親的小“卜少"們,站在土掌房上潑吉樣水喜迎。老人們把廚師帶來的人領到已經支好鍋灶的地方,開始 ...
中國酒文化:最完整的中國白酒知識大全
白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酒類,人們常能在飯桌宴席上見到它的身影。
作為我國所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文化,白酒文化無疑是我國酒文化的重要代表。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透過中國白酒知識大全,來了解這醇香四溢的極品佳釀。
中國白酒知識大全之——具有不同標準分類的白酒文化
按所用酒麴和主要工藝分類
大麴酒: ...
飲食文化:最具特色的湖北小吃有哪些?
中國幅員遼闊,形成了我國地域性的差別,由此各個地方產生了不同的文化,尤其是在飲食的方面,因為地域差別更加明顯,那麼在地產豐富同時又歷史悠久的湖北文化裡,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當地特色的小吃呢?
湖北小吃由武漢小吃、荊沙小吃、襄陽小吃、恩施民族小吃等組合而成,其取料廣、技法多樣,能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適應南北 ...
戲劇文化詳解:花雅之爭的歷史過程
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花和雅是不同的變現形式,一般認為,雅部就是崑腔。花部為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統謂之亂彈。本期戲劇文化將為你詳細介紹,花雅之爭的歷史過程。
概念簡介(李鬥《揚州畫舫錄》)
花、雅之分,沿襲了歷來封建統治者分樂舞為雅、俗兩部的舊例,具有崇雅抑俗的傾向 ...
龍的最早雛形:紅山文化玉豬龍圖片
龍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族,華夏民族的圖騰一直傳承到了今天,我們仍舊以龍為圖騰,稱為龍的傳人,玉豬龍我國古代對發現於紅山文化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一種紅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靈的圖騰物。
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因此,紅山文化 ...
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河姆渡是母系社會嗎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他們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種植水稻,飼養家畜,建造木結構房屋,過著定居生活。那麼他是母系社會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河姆渡一帶系沼澤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時,木樁上架設縱橫交錯地龍骨(地梁 ...
弄堂文化:上海弄堂八大“最”
上海弄堂是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築特色,大大小小的弄堂是千萬上海人的回憶。其中,上海弄堂有八大“最”,都有獨特的吸引力。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弄堂文化中一起去了解看看都有哪些“最”。
1、最經典:淮海中路弄堂
淮海中路1857弄坐落在以繁華的淮海中路上,低調而神秘,可能在不經意間,你已經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