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傳統婺劇的發展方式及其保護現狀

傳統婺劇的發展方式及其保護現狀

  這期婺劇文化為我們帶來傳統婺劇的發展方式及其保護現狀,最初,高腔、崑腔、亂彈等獨立成班,後發展為合班,並有不同的組合。高、昆、亂兼唱的戲班,俗稱“三合班”。跟隨小編繼續來看看吧!

  可能感興趣》》婺劇的流派及其各派藝術特點、代表人物

  傳統婺劇的發展方式

  最初,高腔、崑腔、亂彈等獨立成班,後發展為合班,並有不同的組合。高、昆、亂兼唱的戲班,俗稱“三合班”。以後,徽戲傳入金華一帶,有的三合班棄高腔而兼唱徽戲,有的徽班卻兼唱亂彈。之後,又吸收了灘簧和時調。

  保護現狀

  1956年元旦,浙江婺劇團建立後,即著手搶救、發掘婺劇傳統遺產。曾收集、記錄了800多個大小劇目和3000餘首唱腔、曲牌,整理了婺劇獨有的傳統臉譜和服裝圖樣,使大量珍貴傳統藝術資料得到了儲存。同時創作、改編、整理演出了《黃金印》、《送米記》、《三請梨花》、《雪裡梅》、《斷橋》、《僧尼會》等許多優秀劇目。

  1962年應邀晉京演出時,周、朱、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劇場觀看,並親切接見全體演職員。後毛、劉、葉、李、董、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觀看了該團演出。

  1982年,浙江婺劇團經過改編演出的《西施淚》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並被該廠第五屆“小百花”獎評選為最佳戲曲片獎。1985年改編上演的《白蛇前傳》更是別開生面,耳目一新,受到國內外專家的讚譽。

  近年來劇團曾先後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紀念徽班晉京二百週年1993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1995全國現代戲交流演出,新編大型婺劇《崑崙女》參加第六屆中國藝術節榮獲優秀劇目獎,新編大型婺劇《夢斷婺江》在第九屆中國戲劇節上榮獲優秀劇目獎。

  多次赴日本、新加坡、羅馬尼亞、美國、法國、奧地利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全國20多個省市演出,受到各地觀眾的熱烈歡迎。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李、朱、李、尉等也都在不同時期觀看過婺劇演出,並給予很高的評價。許多優秀婺劇劇目被製成音帶、唱片、VCD,遠銷全國各地並被諸多觀眾珍藏。

玄學跳出傳統的思維方式

  玄學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文化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以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

  “玄”字的本義是一種深赤而近黑的顏色,所以許慎《說文》引意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玄之門”,言道幽深微妙。“玄學”之稱的由來,正是因為魏晉時期清談家稱《周易》、《老子》、《莊子》三本書為“三玄”,所以“玄學”之名由此而來。

  東漢末年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隨著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也開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論辯。這種論辯猶如後代的沙龍,風雅名士(以嵇康、阮籍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恰是魏晉風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談論玄道,當時人稱之為“清談”或“玄談”。

  據清代學者趙翼《二十二史剳記》稱,清談之風始於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何晏、王弼可以說是創始人,他們都是當時貴族名士,影響所及,便成一代風氣。《晉書》上所謂"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個魏晉時期玄談風氣。

  清談家們有一種時髦,就是一邊瀟灑地揮著麈尾,一邊侃侃而談。清談的話題一般都是圍繞著《周易》、《老子》、《莊子》這三本玄妙深奧的書展開,清談的內容主要涉及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人有情或無情、聲有無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形而上的問題。在正統士大夫看來,諸如此類清談都與國計生民無關,因此就有"清談誤國"之類的說法,如儒家學者範寧就說:“何晏、王弼之罪,深於桀、紂。”

  何晏、王弼主張“貴無論”,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晉書·王衍傳》),又提出“名教”出於“自然”說。其後阮籍、嵇康主張“越名教任自然”(《與山巨源絕交書》)。嵇康並“以六經為蕪穢,以仁義為臭腐”(《難自然好學論》),“非湯武而薄周孔”(此句也是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篇文采斐然權不談,一般來說可以算是嵇康的宣言書,甚至是當時魏晉二三子的宣言書,但竊以為,依當時歷史情勢來看,嵇康其意並非真的“越名教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而是作文明志而已,說地明白點,便是讓那司馬家知道自己的心思,而事實上顯然不是真的堅決“越名教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這在嵇康其它文章中可知一斑)。其後完成於郭象,其作《莊子注》,此書一出,玄學大暢,“儒墨之跡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焉”(《晉書·郭象傳》)。郭象主張崇有論,認為無不能生有,說“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齊物論注》),又主張“名教即自然”。玄學並不完全排斥孔學,它力圖用道家語言解釋儒家經典,即所謂“引老入儒”,調和儒道兩家。何晏作《論語集解》,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和《論語釋疑》,郭象作《論語體略》,都盡力把玄學和正統儒家名教加以融通。玄學也尊孔子為聖人,然而把孔子玄學化。如王弼認為孔子貴無,嵇康則言孔子善於養生。其實,即便是攻擊禮法之士的玄學家也重視儒家觀念,阮籍說“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謂之禮”,嵇康在家中提倡儒家道德,說“不須作小小卑恭,當大謙讓;不須作小小廉恥,當全大讓”。

  總的來說,玄學是當時一批知識精英跳出傳統的思維方式(修齊治平),對宇宙、社會、人生所作的哲學反思,以在正統的儒家信仰發生嚴重危機後,為士大夫重新尋找精神家園。南北朝時,佛教以玄學語言闡述佛理,玄學家也有以談佛理見長者,玄佛合理。東晉後,玄學已與佛學合流,做為一種時代思潮的玄學也就“笑漸不聞聲漸悄”了。

學習傳統山水畫的方式方法

  對於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學習,需要講究一些基本的方法,不然,就是窮經皓首也終將一無所成。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比較切合實際:

  1、熟讀中外美術史,尤其是關於中國山水畫史,能夠清晰的瞭解中國山水畫的精華所在,做到取法乎上、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2、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的學習。技法的學習十分重要,因為,無論你有多麼高深的藝術境界,最終必將依託於筆墨,透過你的心傳達到手再到毛筆最後跡化到宣紙上成為永恆,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非常豐富,有我們取之不盡的源泉。

  3、對書法的學習。“書畫同源”理論古來有之,主要是從用筆的角度來論述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書法的用筆基本上為中國畫的筆墨鋪平了道路。如:提、按、頓、搓、輕、重、緩、急、虛、實、濃、淡等等,與中國畫用筆用墨同一道理,不瞭解這些,你很難去體會筆墨的氣韻和節奏感以及中國畫的寫意精神。


轉變發展方式是什麼意思

  指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透過採取“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等管理方式和科技手段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迴圈和演變過程”的“執行方式”進行“轉換”的過程。   發展是一個哲學名詞,是事物不斷前進的過程,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階到高階,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發展的根源是 ...

重力載入作用方式及其特點有哪些

  一、重力載入作用方式;   重物載入有重力直接載入和間接載入;   二、重力載入的特點;   重力直接載入是將物體的重力直接作用於結構上的一種載入方法,即在結構表面堆放重物模擬構件表面的均布荷載;或在結構表面圍設水箱,利用防水膜止水,再向水箱內灌水。水的重力作用最接近於結構的重力狀態,易於施加和排放,載入 ...

如何理解創新發展內涵及其意義

  創新發展的內涵:創新發展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資訊、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創新發展的意義:   1、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和未來。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 ...

簡述中華傳統禮儀發展的四個階段

  中國古代禮儀發展的四個階段:   1、禮儀的起源時期:夏朝以前。   古代禮儀的孕育時期是堯舜時期。古代堯舜時期,已經有了成文的禮儀制度,即五禮: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事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   2、禮儀的形成時期:夏、商、西周三代。   在這個時期,禮儀被打上了階級的 ...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什麼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指:經濟增長的方式由不可持續性向可持續性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出口拉動向出口、消費、投資協調發展轉變;由結構失衡型向結構均衡型轉變;由高碳經濟型向低碳經濟型轉變;由投資拉動型向技術進步型轉變;   2、由技術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由第二產業帶動向三大產業協調發展轉變;由忽略 ...

過去人們傳統的拜年方式是怎樣的

  拜年是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習俗始於古代,據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古時又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賀年是平輩相互施禮道賀。現在,有些機關、 ...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什麼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指:經濟增長的方式由不可持續性向可持續性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出口拉動向出口、消費、投資協調發展轉變;由結構失衡型向結構均衡型轉變;由高碳經濟型向低碳經濟型轉變;由投資拉動型向技術進步型轉變;   2、由技術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由第二產業帶動向三大產業協調發展轉變;由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