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家世代耕田。我爹就是五癩子,我是方阿根。我們鎮上都姓方。
2、我有點兒笨,村裡人都不太瞧得起我。我只有一個要好的朋友,但他比我還要傻。他算得上是村裡最傻的,所以我們倆很要好。
3、他有個奇怪的名字,叫方什麼永。我老爹說那是“文化人”的名字,“文化人”就是讀書人。那名字是村裡一個秀才起的,讀不順口。我一向稱呼他“永子”。
4、對了,永子小時候是很聰明的,算得上全村最聰明的,可惜後來一點點變傻了。
5、永子五歲就會寫詩了(五歲我還不記事呢)。聽人說他第一次寫詩的時候全鄉的讀書人都去看了,都稱讚他寫得好。他爹又吃驚,又高興,在一旁臉紅通通的。
6、沒人教過永子寫字,他第一次寫字就寫詩了。詩是讀書人寫的,我爹說寫詩的讀書人將來能做官。幸虧永子沒去當官,不然現在村裡就沒有比我更傻的人了。
7、從那以後永子每天都寫詩,每天他家都圍滿了人。每次他寫詩,我們一幫小孩子就在門縫裡遠遠地看著,偶爾看到他的正臉閃過一下,我們都很興奮,我爹就指著他說:“喏,這個就是寫詩的神童”。
8、後來永子他爸想出了個主意,拿永子的詩來換錢。
9、我不知道詩能換什麼錢,幾個墨字,又當不了糧食。可我爹說,他親眼看見縣上的張員外坐著轎子來到永子家,掏出白花花的銀子來換永子的詩。我爹在屋子外頭看得眼都直了:那銀子一拿出來,永子家整屋都銀光閃閃,銀子的“錢氣”把幾個人都罩住了。我爹半輩子也沒見過幾回銀子,他一回來,眼睛閃著光,嚥了兩口老酒,一抹嘴,臉上又是羨慕又是憤恨。他教訓我,要我以後上書塾,也要像永子一樣寫詩,不求寫得他那樣好,一半好也足夠養我們全家了。
10、永子的詩寫得越來越好。他爸爸整天揹著他上縣城去寫詩賣錢,很快家裡就改了新瓦房,三進三間,使我們全村最氣派的。
11、永子七歲那年,我九歲。我上了書塾,但功課是全書塾裡最差的。上了一年學,我板子吃了不少,可一個字都沒認全。於是我常常逃學,到溪灘上玩。
12、那時永子還在寫詩,不過名氣沒有前兩年那樣大了。
13、有一天,我到溪灘上去玩,看到溪邊蹲著個人影。走近一看,竟然是永子。我想他不寫詩到這邊來幹什麼。永子回過頭看見我,一笑,竟然主動跟我打招呼,以前他都沒正眼看過我一眼。
14、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靠近他一點……
1、傷仲永的故事: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2、傷仲永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即使天賦很高,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成績,同時也告訴了人們,對於天賦不那麼異秉的人,更需努力學習才能比別人聰明,有所收穫。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人,家中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寫了首詩,並題上自己的名字。只要指定事物讓他作詩,仲永就能立刻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感到非常驚奇,有的人甚至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不讓他學習。幾年之後方仲永作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最終和普通人沒有區別。
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比起一般人要優秀得多,然而最終還是淪落為平常人。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即使天賦很高,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成績,同時也告訴了人們,對於天賦不那麼異秉的人,更需努力學習才能比別人聰明,有所收穫。
1、故事內容:在一個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的家庭裡,出了一個少年天才——方仲永。他5歲就能作詩。無論什麼樣的題目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內容深刻雅緻,文采絢麗多姿,一時被鄉人傳為奇事。
方仲永的家庭裡沒有一個文化人,長到5歲,還不知道紙墨筆硯是什麼模樣。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著向家裡人索要筆墨紙硯,他的父親感到非 ...
1、傷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2、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 ...
《傷仲永》透過記敘方仲永由幼年時天資過人到後來變得平庸無奇的故事,闡明瞭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對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這種敘議結合,就事說理的好處是以真實生動的事例說明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給人以意味深長的思考。 ...
1、《傷仲永》的“傷”是“哀傷,嘆息”的意思。
2、傷仲永,即憐惜方仲永這個幼時天資聰穎的神童由於沒有學習,以致成年後竟成為默默無聞的庸人。
3、天聖三年(1025年),方仲永無師自通,提筆寫詩,震動鄉里。明道二年(1033年),與方仲永同齡的王安石跟隨父親回金溪探親,在舅舅家遇見了方仲永。
...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2、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 ...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本文的敘事部分先揚後抑。先鋪寫方仲永 ...
1、譯文: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2、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