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以養德的上一句是靜以修身。這句話的意思是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出自於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
《誡子書》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儉以養德的上一句是靜以修身。這句話的意思是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出自於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
《誡子書》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1、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長期刻苦努力而實現遠大理想。
2、全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