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儒家孝道的語錄

儒家孝道的語錄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關於友情的儒家經典語錄

  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不勤勉的人生便是罪過,無技藝的勤勞就是粗野。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人生下來不是為了抱著鎖鏈,而是為了展開雙翼。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儒家的孝道喪葬觀

  儒家,是先秦時期一個重要的學術派別,由春秋末期孔子創立。所以儒家以孔子為宗師,崇奉孔子學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把儒家列為先秦至漢初九流十家之首。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主體是禮樂仁義忠恕中庸孝道。各個時期的儒家學說,為適應當時封建統治的需要而有所不同,但孝道觀念一直是儒家所推崇和提倡的。

  孝道觀念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千年以來,中國人無論貴賤貧富,都深深地受到這種被稱為禮教的薰陶和影響。儒家孝道現十分重視死,把送死看成是盡孝的主要標誌之一。《中庸》說:事死如生、死亡如存,仁智備矣。《論語》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從歷代所編撰的正史禮志和其他文獻記載來看,儒家歷來提倡孝道,並把送死或喪禮看成是孝道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

  儒家的孝道觀源於周代。周人受遠古祖先崇拜的影響,在宗教觀上表現為尊祖,在倫理觀上表現為孝祖,在喪葬觀上表現為厚葬。《周頌》曰: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茲皇祖,陟降庭止。……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假哉皇考,綏予孝子。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大雅》有:……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佑。周人這些話意即用追孝來表示子孫後代決心繼承祖業,按祖先法式辦事,這樣一來才會燕及皇天、受天之佑。周人對死人,尤其對祖先的孝比對活人更重視。

  孔子繼承併發揚了周禮中的孝道觀念,也十分重視孝在喪葬中的作用。孔子在回答弟子樊遲時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倫語為政》)。當弟子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久時,孔子批評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論語陽貿》)。在喪葬上,孔雖然不主張厚葬,主張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導的孝道觀,客觀上對後世的厚葬之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故《淮南子汜論訓》曰:厚葬久喪以送死,孔子之立也。

  作為孔子繼承者的孟子和荀子,更是先秦時期儒家孝道喪葬觀的代表。孟子認為孝道是喪葬觀的主體精神,積極倡導厚葬,並身體力行,為後世之楷模。《孟子公孫丑章句下》記載了他厚葬其母的故事。孟子奉母仕於齊,母卒,他即派弟子充虞請匠人趕製棺槨,並吩咐要用上等木材。充虞認為孟子用上等木材製作精美的棺槨過於奢侈,孟子告誡充虞說:古者棺槨無度。中古棺七寸,槨稱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不得不可以為悅;無財不可以為悅。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吾何為獨不然?在孟子看來,厚葬非直為觀美也,而是為了講禮盡孝,否則就是不孝。孟子以後,厚葬被冠以禮、孝的美名,左右了中國幾千年的厚葬風俗。

  荀子也十分強調禮、孝在喪葬中的重要性。《荀子禮倫》說:;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終始一也。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漫其無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

  到了秦漢時期,儒家的孝道喪葬觀主要反映在成書於當時的《孝經》中,《孝經》是西漢儒家孝道思想的集中反映。《孝經紀孝行章》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兼則致其樂,病則致其優,喪財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上述的第四、第五方面意為:父母過世時,要以哀痛的心情隆重料理喪事;在行祭祀時,要以嚴肅的態度來追思父母,這才稱得上孝。儒家這種孝道喪葬視深入當時的民心,對當時的喪葬習俗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這便是秦漢厚葬之風盛行的原因。所以,《鹽鐵論散不足》載:世人死以奢侈相高,雖無哀威之心,而厚葬重幣者則稱以為孝,顯名立於世,光榮著於俗,故黎民相慕效,以致髮屋賣業。據《漢書韓信傳》記載韓信因為家貧,母親死後沒有什麼可以下葬,於是只好乃營高燥地,傍可置萬家者,以為冢。此外,據史書記載,當時烏程人吳逵,家裡人除他夫婦外全都死掉了,因為家窮,不能置辦安葬費,於是只好白天給人幹活,到晚上還燒磚伐木。……夫妻勤苦,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積攢了七墓十三棺的財力。可見儒家孝道喪葬觀影響之深之大。

  由漢迄清,各代都奉行傳統的慎終追遠、事亡如事存的儒家孝道喪葬觀,把喪葬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認為孝莫重於喪。在這種儒家孝道喪葬觀念的支配下,從周迄明清,歷代都盛行厚葬。厚葬成為我國古代的主流喪葬觀。


慎終追遠:儒家孝道喪葬觀

  儒家,是先秦時期一個重要的學術派別,由春秋末期孔子創立。所以儒家以孔子為宗師,崇奉孔子學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把儒家列為先秦至漢初九流十家之首。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主體是禮樂仁義忠恕中庸孝道。各個時期的儒家學說,為適應當時封建統治的需要而有所不同 ...

儒家有關孝順的語錄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儒家道德的孔子語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德不孤,必有鄰。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知恥近乎勇。 ...

儒家關於勤奮好學的的語錄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志當存高遠。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人皆可以為堯舜。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 ...

儒家交友的經典語錄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道不同,不相為謀。 ...

儒家關於激勵青年奮鬥的語錄

  《中庸》中有:   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大學》中有: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論語》中有: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

儒家勸學的經典語錄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行健,君子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