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發展變化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的演變過程
春秋:代表人物:孔子。政治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主要為德治;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孟子:思想內容: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並對其“德治”思想進行發揮,提倡“仁政”學說,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秦:低潮,焚書坑儒。背景:秦朝專制主義政治體制建立,文化也成為政治權力的附庸,文化氛圍由生動活躍轉而死氣沉沉,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儒生引用儒學經典批評時政,引起統治者不滿。西漢:正統,觀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原因:政治上“大一統”得到鞏固,高度集權的專制政權大體定型;董仲舒改造儒學,使之更符合統治者的要求,核心: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完成文化體制和政策的轉變。宋明:理學階段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出現危機。三教相互吸納滲透,唐宋調和之風興盛。
秦朝的儒家思想是怎樣發展的
1、在中央政府,秦設立各家博士,以備顧問。
2、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不僅百姓,還有秦皇室成員。趙高勸耳世胡亥即位,並下偽詔殺其兄扶蘇時,胡亥曾問我這樣做符合仁義道德嗎?在趙高一一解釋後,才心安理得。
3、秦雖焚書坑儒,使各家思想遭受破壞,當然包括儒家。但在民間,仍有很多人偷偷收藏了很多儒家經典。如後來漢朝向民間徵集圖書,就發現了很多舊書。而且學問本就是爛熟於胸的儒生,即便沒書,也一樣學習儒學。
4、秦的儒學博士也因秦的短命,使這些人得以繼續為漢朝服務。
為什麼孔子的儒家思想最終沒有發展成為宗教
儒學最終沒有走上宗教道路的主要是內在的原因,即孔子所主張的中庸理性起著制約的作用。儒家提倡和為貴”,這是一種提倡不同的人群和平相處的主張。孔子不僅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他還強調君子不黨,即君子不為私利拉幫結派,黨同伐異。真正的君子不搞小團體,正是因為孔子這樣的主張,儒生們始終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群體,它們有大致的思想傾向,有大致的生活情況,但是從未形成過嚴格的組織。未曾組織化,這是儒學未能發展成宗教的重要原因,而君子不黨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還提出敬鬼神而遠之”,雖然孔子對鬼神主張敬,但同時又要求遠之,這是一種中庸的態度。孔子用道德理性取代宗教神秘,主張人要與神秘事物保持距離。顯然,孔子的這種態度和主張對儒學未曾宗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世界上的宗教,幾乎都存在怪力亂神”的內容,連被稱為哲學的宗教的佛教都不例外。孔子人對死後的事情關心很少,他主張一個人要把主要的精力和興趣投入到現實人生奮鬥的實踐當中,努力作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人。這也是儒學沒有宗教化的重要原因,而世界上的宗教幾乎都有對人死後做出某種安排的內容。孔子在自己的弟子面前,從不搞絕對權威。孔子的弟子對孔子也保持著亦師亦友的人際關係。孔子一直作為一個人在與弟子們打交道,孔子不搞個人崇拜,這是儒學沒有最終發展成宗教的又一重要原因。
列舉儒家思想的形成發展演變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產生背景:儒家思想是中國文明史經歷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後,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興起:秦朝是以法家思想 ...
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發展變化
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
1、孔子的仁;
2、孟子的義;
3、荀子的學。
二.漢代儒學:政治儒學
1、董仲舒的“天人感應”;
2、東漢時期儒學從兩個途徑吸取了早期儒學的“人學”的優秀理論思維:一個途徑是“和而不同”地融合百家之學的精神。
三.魏晉南北朝:儒學與其他學派融合
...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天時觀
瞭解一種文化的主導思想方式與瞭解這種文化的時間觀有內在關聯。這不僅僅是馬丁·海德格爾(M. Heidegger, 1889-1976)的看法的一種延伸,而且可以在另外一些黑格爾之後的西方哲學家(比如尼采、柏格森、胡塞爾等等)那裡找到這樣那樣的支援。按照這個思路,要比較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思想,就需要知曉它所 ...
中國古代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殷商時期
園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築臺而成的一種遊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諸侯狩獵遊樂,如周文王“靈囿”。
...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孫子兵法》的誕生。《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漢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簡述中國古代監督思想的重要內容
1、中國古代的監督思想極為豐富,百家爭鳴,以儒家、法家、道家為代表。
2、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仁政、德治、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
3、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法制、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達到崇君權和富國強兵的管理目標。
...
為什麼中國古代不重視商業發展
因為封建社會是個集權專制的社會,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皇帝的手中,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商業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許多富商或者是群體性,集團性的富商的產生,而經濟基礎又決定上層建築,這必然會對集權的皇權造成威脅,會動搖封建制度。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就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