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思想主張:
①思想的核心是仁,“愛人”、“克已復禮”“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②主張“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
③他的“仁”和“為政以德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比較進步,主張“有教無類”,大力興辦私學,整理六經。
2、孟子思想主張:
① 把“仁”思想發展成為“仁政”,主張“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以民,省刑罰,薄稅斂”;
② 提出“民貴君輕”民本思想,認為人民、國家比國君更重
1、孔子思想主張:
①思想的核心是仁,“愛人”、“克已復禮”“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②主張“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
③他的“仁”和“為政以德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比較進步,主張“有教無類”,大力興辦私學,整理六經。
2、孟子思想主張:
① 把“仁”思想發展成為“仁政”,主張“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以民,省刑罰,薄稅斂”;
② 提出“民貴君輕”民本思想,認為人民、國家比國君更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1、仁:仁愛。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2、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3、禮: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4、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5、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6、忠: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7、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8、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
《文化苦旅巴金百年》主要內容如下:
1、文章以巴金百年壽辰為背景,來論述了巴金的一生。作者指出。巴金憑著切身感受,先人一步地指出了這一點,而且說得一針見血。
2、作者表達了對巴金先生在文革後,一個人領頭敢於說真話的欽佩。
3、餘秋雨也給了巴金先生比較概括性的評價:巴金晚年即使被賦予很高的社會地位,但是仍然能在新時期的大規模誹謗中含笑屹立,不為所動。所以作者對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表達了無尚的崇敬。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