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儒林外史中的名言

儒林外史中的名言

  《儒林外史》中的名言有:

  1、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窮。

  2、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3、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

  4、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如同萬頃玻璃一般。眠鷗宿鷺,闃然無聲。

  5、要相遇於心腹之間,相感於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人等。

  6、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7、自古山水尚有相逢之日,豈可人不留個相與。

  8、良朋相遇,豈可分途。

儒林外史中儒林外史各是什麼意思

  “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

  正如作者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作者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人物形象

  1、王冕之所以能放在第一回,是因為他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王冕身上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這一回開篇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王冕卻不是這樣,他看得很透,像他母親所說的那樣不去做官,而是繼續當平民。

  2、在談論科舉制時,王冕也有不同的見地。古人以孔孟之道為範本,在漢朝大一統後的數千年裡,基本上只有闡述、論證、解釋這些觀點的,很少出現跳出來批駁的人。因為在古代,這些是正統思想,凡是懷疑的人都會有懲戒發生。

  3、王冕對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的看法是“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這在當時是很叛逆的說法,很多人甚至會覺得很驚訝,而王冕能夠站出來說,顯示了他獨到、獨立的見解。

  4、王冕是一個“嵌崎磊落”的人,他有卓越的才華,而且格調高卓,磊落灑脫。他自幼就很有才,自習能力超強,而且十分灑脫,不拘於時,不慕名利。這與後面出來的人物形成鮮明的對比。


儒林外史打秋風是什麼意思

  儒林外史中打秋風是指利用各種關係假借名義向有錢的人索取財物。意謂“因人豐富而抽索之”,故而也叫“打抽豐”。古往今來的“打秋風”,名目不一,方式繁多。《儒林外史》第四回“薦亡齋和尚吃官司,打秋風鄉紳遭橫事”裡的范進和張靜齋去高要的行為以及《三俠五義》裡包興讓縣令給李太后準備衣服等行為,都是“打秋風”的行為。 ...

儒林外史的周進人物分析

  周進是腐儒的典型代表,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   人物分析:《儒林外史》中周進應考至六十歲,仍是童生,以教書餬口。小說中其遭受新進的秀才與舉人兩度奚落,使他強烈感受到科舉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別。後來,他村塾先生的飯碗也因不懂承謝而被奪取,只好去省城為做生意的舅子記賬。這時,事情卻發生喜劇性的突變,周進竟然中了舉 ...

儒林外史有哪些故事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大約在1750年前後,作者50歲時成書。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由於時代的侷限, ...

儒林外史書人物形象分析

  1、萬中書實為秀才卻謊稱自己是中書,被江寧縣令著人押解。為人懦弱無能,貪圖富貴卻一無所成。   2、萬中書,萬里,萬青雲,台州人,二十年前的秀才。在秦中書家吃酒,席間被江寧縣令帶衙役將他抓走。後被鳳四老爺想辦法救出。   3、《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 ...

儒林外史55回概括

  1、當年那些南京的名士們有的閉門不問世事,有的老,有的死,現世正當年的,他們不講文行出處的或失意、愚拙,或揣和逢迎。讓人不由得感嘆。   2、但是,市井之間出了四位奇人:   3、一個是季遐年。無家無業,寺廟安身。以寫字為生,自出格調。穿戴不修邊幅,一件稀爛的直裰,一雙稀爛的蒲鞋是他的標誌。性情率性佯狂, ...

儒林外史第七回概括

  1、主要內容:周學道升做國子監司業。范進中了進士,數年以後,欽點山東學道。周司業要他關照故鄉學生荀玖。新進儒童中,汶上縣第一名就是荀玖,範學道指點用心讀書,頗可上進。   2、在觀音庵,梅玖、荀玖見周司業長生牌位在供桌上供著,一起下拜。在中間屋裡見了牆上貼的周進當年寫的正身以俟時,守己而律物的對聯,忙叫揭 ...

儒林外史概括

  1、《儒林外史》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世俗風氣的敗壞。如寫周進、范進為考中舉人耗盡了畢生的精力,到鬍子花白還沒有考中秀才。儘管生活極為困頓,還是念念不忘科舉考試。   2、周進路過一處考場,進去觀看,觸動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聲大哭,竟然難過得死去活來。後來在一些小商人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