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戲的傳承意義,儺戲的保護措施
儺戲的傳承意義,儺戲的保護措施
自古以來,我國的戲曲不斷產生,發展,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美好局面。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戲曲遭到了新文化的衝擊,發展變得舉步維艱。那麼,儺戲在這種的發展情況下,要如何保護戲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儺戲文化中看看吧。
儺戲的傳承意義:
儺的宗旨是驅鬼逐疫,以商周時期《周禮》的文字記載為始。數千年來,周代儺儀延伸為儺俗,衍為儺戲,擴散到漢文化全周邊地區的民族和國家,如東亞地區的韓國和日本。
儺儀、儺俗、儺戲在流傳過程中,融入了諸多文化藝術因素,包括詩、歌、樂、舞、戲等,這給文化藝術的起源和發生帶來了諸多啟迪。這就意味研究儺戲不單純是進行戲劇研究,而是具有人類文化學、民族心理學、民俗學等多方面的內容。
由巫入道,體現著中華文明的足跡。因此就有對其研究、記錄、開掘文化內涵的必要。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長劉禎也認為,對儺文化的重視、保護和研究,則對全面完整和深刻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民間草根思想文化的一脈相承具有積極意義。
儺戲積澱了從上古到近代各個歷史時期諸多的文化資訊和藝術特徵,隱藏著博大精深的文化蘊涵,為學術界提供了極高的歷史學、宗教學、人文學、戲曲學、美術學、民俗學、考古學等研究價值。
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文物資料相當缺乏,特別是歷史久遠的史料少,難以佐證人類的重大事件和文化交融活動。而沿襲經年、保持不變的儺戲,卻真實客觀地再現了人們從驅邪逐疫、敬神祭向請神尊祖、消災納福和娛神娛人方面轉變的歷程,留下了珍貴史料。
儺戲的保護措施:
一、儺文化應在現有條件下爭取更好的生存空間。這需要人們對本土文化更加重視,也需要得到當地各級領導的重視。如對儺戲及相關傳統文化藝術資源進行挖掘、收集和整理;開展展演活動並籌建儺文化原生態基地建設、儺文化傳習所、儺文化陳列室等。
二、對文化的封閉和開放性,我們也應持辯證的態度。另外,更好研究儺的價值,應從宗教、文藝、民俗、戲曲等不同角度廣泛切入。
三、保護傳承人,讓傳承人在良好文化生態環境中得到完整的保護和傳承。
四、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展演。爭取組團隊參加國內外的展演和學術交流活動。
儺戲傳承人,五大傳承人簡介
由於現代文化的衝擊,戲曲已經頻臨危機。不僅僅是因為戲曲本身的文化創新,藝人本身也成了一大問題,急需年輕人傳承。對於儺戲來說也是一樣的,不過,在儺戲文化中,仍有五大傳承人,他們在用自己的努力讓儺戲越來越好。
龍開春
龍開春,男,湖南懷化天井寨人,於1948年2月加入侗族儺戲班,數十年間演出不輟,與叔父龍子明一起,培養了儺戲演員近30名,承上啟下地傳承劇目28個。
龍開春能夠飾演各類劇中人物,如劉備、關公、張飛、關平、周倉、王允、呂布、華佗、蔡陽、劉高、癩子、強盜、巫師、看香婆、縣官、衙役、農人、農婦、土地、雷公、雷婆、小鬼公、小鬼婆、瓜精等,可根據劇情將劇中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能一人串演多個角色,是侗族儺戲班子的頂樑柱,為侗族儺戲不可替代的主要繼承人,曾演出《跳土地》、《天府擄瘟華佗救民》、《桃園結義》、《古城會》、《戰華容》、《關公教子》、《雲長養傷》、《關公捉貂蟬》、《老漢推車》、《癩子偷牛》等。
李增旺
李增旺,男,生於1950年,8歲便登臺表演儺戲,1985年從爺爺李正年那裡接過了“社首”的位子,成為第十九代傳人。作為“社首”,李增旺只負責組織演出的人事安排和事務性工作,不用參加演出,不扮演任何角色。2008年2月,李增旺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安固義儺戲的傳承人。
劉臣瑜
劉臣瑜,男,1930年10月生。自幼受宗族長輩影響,參與宗族儺事活動。17歲登臺搬演儺戲劇中角色,現任本村劉姓宗族儺戲會會長。
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恢復中斷了近三十年的儺戲搬演,憑記憶親筆書寫了該宗族所演的儺戲劇本和儺舞喊段詞。他先後培養了十幾位後生熟練掌握了儺戲的各種角色,指導新一輩鼓師獨立擔當起司鼓重任。
1990年4月,參加了在山西臨汾召開的“中國國際儺文化學術研討會”,並展演了儺戲、儺舞。2005年6月,參加在江西南昌召開的“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學術研討會和文化藝術周”中獲表演金獎和踩街表演優秀獎。
姚家偉
姚家偉,男,1965年8月16日生。其父對儺戲愛好,對現存蕩裡姚儺戲復出,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其從父輩那裡學到了一些儺戲技藝,每年都參加表演。
曾代表安徽省參加“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藝術周”演出分別獲金獎、優秀表演獎;代表池州市參加黃山民俗文化節演出,獲優秀節目獎;代表貴池旅遊局參加安徽國際旅遊文化月演出獲二等獎。
譚學朝
土家儺戲大師譚學朝,恩施市三岔鄉鴉沐羽村四組人,自幼開始在農村從事儺戲、耍耍的演出。1996年10月,恩施市人民政府授予譚學朝“民間藝術家”稱號。
譚學朝一生致力於儺戲的傳承與發展,特別是在他晚年時期,譚學朝將儺戲逐漸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獨闢蹊徑;在儺戲演出面具的雕刻和製作上亦獨樹一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從1986年以來,譚學朝以協會為基礎,開始系統地向會員傳授儺戲藝術。在他的引導下,三岔儺戲聲譽越來越高,三岔鄉因此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謂,譚學朝被命名為恩施州首屆民間藝術大師。
藏戲的改進與歷史傳承意義,不忘過去
藏戲,起源於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藏戲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由此可見,這麼長久的發展,藏戲一直在不斷吸取精華,努力地把它做好。那麼,你知道藏戲到底是怎麼發展改進的嗎?不清楚的話,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藏戲的改進發展:
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大約起源於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戲是藏戲藝術的母體,它透過來衛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聖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的藏語地區,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
藏戲種類繁多,但主流的是藍面具藏戲。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主要是開場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為“雄”,主要表演正戲傳奇;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藏戲的服裝從頭到尾只有一套,演員不化妝,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戲有白麵具戲、藍面具戲之分。藍面具戲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覺木隆藏戲、迥巴藏戲、香巴藏戲、江嘎爾藏戲四大流派。
甘南藏戲藏語稱“南木特”、即“傳記”之意。又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故又稱“拉卜楞藏戲”,是從藏族民間舞蹈、民歌、僧歌演變而來的。
經過不斷髮展完善,藏戲在17世紀以後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完整的藝術形式,稱為中國戲曲中的一個特有的劇種,並在藏區廣為流傳,深受藏族同胞的喜愛。在幾百年的流傳過程中,藏戲先後出現了許多傳統劇目,至今久演不衰的是著名的八大藏戲。各個劇目的演出時間不等,短的只要幾個小時,長的可連演幾天,但每出戏一般都可分為序幕、正戲、和告別祝福儀式三大部分。
由於不同地區環境條件的差別,藏戲還逐步形成了多種流派,主要有屬於舊派的白麵具派和屬於新派的藍面具派,還有獨角戲,目前以藍面具派影響最大。以戴面具來作為演員的面部化妝,是藏戲的一大特色,但作為藏戲流派之一的青海南部的安多藏戲的一些劇團卻大多改為直接用油彩塗在臉上化妝,並將唱、白、舞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增強了戲劇效果。
解放前,每逢雪頓節,各地的藏戲班子需要到拉薩來支差,為達賴及地方政府的官員獻戲。這些來支差的藏戲班子成了各地業餘戲班的骨幹力量。而各個地區的戲班,由於歷史、地理、語言、風格、造詣的差別,形成了具有不同風格的流派。
在這些流派中,有屬於舊派的白麵具派,有屬於藍面具的新派,也有獨腳戲。
屬白麵具的舊派,有窮結的賓頓巴、堆龍德慶的朗則娃,乃東的扎西雪巴等。因舊派戴的是白麵具,所以叫做白麵具派。他們的戲動作和唱腔都比較簡單,影響較小。
新派就是迥巴、江嘎爾、覺木隆、香巴四大劇團,他們的演出開始時,由戴藍面具的演員出場,故稱藍面具派。新派的表演藝術有較大發展,影響也比較大,慢慢就把舊派代替了。
藏戲的歷史傳承意義:
藏戲歷史悠久,具有縝密的表演程式,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具有無法替代的地位。由於受到嚴格的宗教神規制約,藏戲在發展過程中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少,從表演內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風貌,所以在戲劇發生學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同時,藏戲的劇本也是藏族文學的一個高峰,它既重音律,又重意境,大量應用格言、謠諺和成語,甚至還在情節中穿插寓言故事,保留了藏族古代文學語言的精華。藏戲和內地的戲曲劇種一樣,在時代的變革中陷入了與現代藝術和娛樂形式爭奪觀眾和演出市場的競爭局面。資金缺乏、劇團生存艱難、藝術人才斷檔、傳統表演技藝失傳、理論研究薄弱等問題。各地藏戲發展面臨的危機,急需制定規劃對這一古老的少數民族劇種加以保護。
儺戲的傳統劇目,儺戲劇目分類
儺戲,我國戲曲劇種,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其內容多與宗教鬼神有關,以面具為藝術造型的重要手段。下面,就到儺戲文化中一起了解關於儺戲的劇目有哪些分類,又有哪些傳統劇目。
儺戲的演出劇目不多,內容也較為簡單,大都與宗教和驅疫納福有關。一般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從請神的需 ...
目耳相授,儺戲四大班社簡介
一般來說,戲曲有了專門的班社對於其本身的發展具有十分有利的影響。透過專門、系統的培養,才能夠人才輩出,不斷對戲曲本身做出貢獻。下面,要透過儺戲文化介紹的是關於儺戲的四大班社,看看這些班社對儺戲有了什麼影響。
石油村儺班
南豐“石郵儺”始於漢代。清同治南豐縣金砂村《餘氏族譜·儺神辨記》載:“漢吳芮將 ...
儺戲的重要價值,儺戲的社會影響
儺戲對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堪稱“戲曲活化石”,尤其是它的本身包含的文化特色等方面,對一些相關的文化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儺戲文化中看看它的影響都有哪些。
儺戲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鮮明的地域特色,廣泛的社會基礎,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形式,正是這種混合性 ...
戲曲靈魂,儺戲的戲曲音樂表現
儺戲的產生髮展與民間歌曲、戲劇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在這其中,民間歌曲對於儺戲產生的影響使得儺戲音樂變得更加豐富,有了多種音樂形式。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儺戲文化中瞭解關於儺戲的戲曲音樂都有什麼表現吧。
音樂:
儺戲音樂比較豐富,主要包括民間歌曲、民間歌舞、宗教音樂、說唱和戲曲音樂。
一、民間歌曲 ...
面具表演,儺戲的演出形式介紹
在我國多樣的戲曲中,其表演形式也各有特點,都有戲曲的地方特色。儺戲也是一樣,其產生源於原始的圖騰祭拜,和自然環境等有著很大的關係,在現今生活中仍和迷信有很大相關性。那麼,下面,就讓我們用過儺戲文化看看它的演出形式吧。
儺戲的演出形式很特別。首先,它的表演大多戴面具。早期的儺戲角色,便是靠面具來區分角色 ...
流傳半個中國的戲曲,儺戲的分類有哪些
中國戲曲,從藝術形式、表現手法講,它有三個特點:第一,程式化;第二,虛擬化;第三,節奏化。——(中國導演)焦菊隱
接下來,我們來儺戲文化看看流傳半個中國的戲曲,儺戲的分類有哪些?
儺戲劇目可分三類:
一類是正本戲,多屬巫師作法事必須唱的,如《仙姑送子》、《梁山土地》、《發五猖》等,這類劇目宗教 ...
生肖虎的文化意義,生肖虎的象徵意義
諺語,有人說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的諺語數量眾多,流傳廣泛,是廣大群眾所創造並喜聞樂見的富有氣息和情趣的語言表達形式。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牛不喝水不能強摁頭、兔子不吃窩邊草等等。與老虎有關的諺語也十分豐富,這些諺語有的反映了
諺語,有人說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的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