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元宵節有什麼特殊的傳統活動+元宵節的起源來自哪裡

元宵節民間習俗活動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活動

  元宵節民間習俗活動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活動

  元宵節的習俗——吃湯圓

  元宵節傳統食俗為吃元宵,意味團圓、吉祥,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出現於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元宵又叫“圓宵”、“圓子”,南方常叫“湯圓”、“水圓”,宋人因見其煮熟後浮於水中,稱之為“浮圓子”。南宋周必大《平國續稿》記雲:“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比……”《歲時雜記》曰:“煮糯為丸,糖為噪,謂之圓子。”其製法是以各色果餌和蜜糖為餡,用糯米粉團包裹起來搓成圓球,置水中煮熟而食。圓子與耍獅、舞龍的球一樣是月亮的象徵物,食圓子含有祭月、賞月的意味。同時,元宵圓子跟中秋之月餅一樣,含有家人團圓的意味。周必大《元宵浮圓子》詩云:“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1913年,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諧音。似於己不利,便下令改元宵為“湯圓”,沿用至今。

  元宵節的習俗——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日慶典規模最大、喜慶氣氛最濃的一種習俗。民諺雲:“三十(指除夕日)的火,十五(指元宵)的燈。”它有最濃厚的遊樂色彩,故稱鬧元宵。其主要內容在燈,故又稱燈節。

  隋唐燈節極盛,一般從十三“上燈”開始,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八日為“落燈”。據唐人鄭處晦《明皇雜錄》載:“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大陳燈影,設庭燎,自禁中至於殿庭,皆設蠟燭,連屬不絕,時有方都匠毛順巧思,結創繒彩為燈樓十二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鏗然成韻。其燈為龍鳳虎豹之狀。”另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韓夫人(楊貴妃二姐)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盛況可見一斑。

  元宵節送燈習俗

  頭一年新嫁了女兒的人家買一盞漂亮的燈和一個麵粉做的小老鼠送到女兒的夫家,這就是送燈,其意義不外是祝她多生貴子罷了。與送燈相似的還有偷樁的俗例,不過這多在江蘇一帶。“樁”是小漁船用來代錨的東西,一些結婚多年沒有生育的夫婦,望子心切,便在新年中某一晚乘人不備將樁偷回家,據說能夠生子且極為靈驗,但一定不能為漁人察覺,否則不靈驗的,這和八月十五的送瓜也極相似。

  元宵節偷青習俗

  在元宵節這天晚上也有特別的習俗。在廣西地區有偷青的習俗。這一晚男女老少都聯結成隊待夜深人靜後,到別人的園圃裡偷取蔬菜,這稱為“偷青”。這種風氣據說在光緒中葉後,柳府提標中營攜家眷來此地後才有,當初也僅是些婦女、小孩,而且偷取的也極少。到民國時,則全家一齊出動,且漸漸演變為不等到深夜,晚飯後便氣勢洶洶地去偷取了。各園主稍有疏防,便被一掃而空了,特別讓人頭疼。廣東、廣西各族普遍流行元宵(有的地方在年初一)偷青的風俗。偷青又名採青,元宵夜,青少年男女(有的地方僅限於女子)結伴潛人他人園圃,摘取青菜蔥蒜各數根作為“彩頭”,以求一年清吉之兆。按俗例,偷青者要識大體,只偷少量,不使園主損失過多。而園主則以他人進園偷青為榮,認為能為別人帶來吉利而積了陰德,有些園主對偷青者只稍為聲警,意在告誡進園者手下留情,勿損壞過多蔬菜。

  元宵節祭娘娘

  閩南人認為元宵節晚上天上的狀元爺要下來遊街的。狀元爺的性格很天真活潑,專門喜歡與兒童一起玩,所以每家都讓孩子們提一盞燈在街上高喊,在農村中則是兩村子的人必須拿石頭互擲,這樣村子的人便能避瘟疫了,由此也免不了釀成慘禍的。女子們也有自己的俗例,有的會在神前拈香,到鄰居家聽人說話,再在神前占卜一下吉凶禍福,有趣的是一些沒出嫁的女孩們則會到屋角、廁所裡祈禱紡織娘娘教他們裁縫了。在廈門則有祭娘娘的習俗,不知兩位娘娘是否為同一人。娘娘是DonSweea娘娘,傳說她是一個非常聰慧美麗的女子,但出嫁後卻受到丈夫的虐待和婆婆的毒打,有一天竟被打出門外,被趕到糞池裡淹死了。基於對她的同情,所以在十五這天晚上有祭DonSweea娘娘的習俗。從5歲到巧歲的姑娘們都會拿花生、柑橘及一些菜飯、雞頭對著廁所拜祭。特別的是姑娘們還要各做一隻很小的鞋子,祭完後,拿來焚化,然後把焚化後的灰包在菜葉裡投進廁所,據說這樣娘娘便能享用了。祭時雞頭的作用是使女孩子像娘娘一樣聰明伶俐。

  元宵走橋習俗

  在有些地方元宵節有走橋的習俗。要連著走過3座橋,可能和十六日的“走百病”的習俗差不多吧。在十六日晚上,無論男女老少都要走一走逛一逛的,周用還有一首《走百病》的詩:“都城燈市由來盛,大家小家同節令;諸姨新婦及小姑,相約梳妝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盡歸塵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頭風。踏穿街頭雙秀履,勝飲醫方二鍾水;誰家老婦不出門?折足蹄珊曲房裡;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緣;薪州艾葉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去年同伴今希有,幾人可卜明年走?長安主人肯居停,寂寂關門笑後生,但願中秋不見月,博得元宵雨打燈。”

  在江蘇地區還有一些迷信的風俗,茲介紹如下:

  元宵正月望習俗

  元宵節有正月望的奇俗,在正月十四那天,一些鄉民便要束幾個稻篙,放在田中。用麵粉揉成數百個像棉花形狀一樣的面果綴在秸上,再將這假棉花秸插在田邊。到了十五夜間,每個人手裡拿一根燃著了一端的草把柏枝,放聲歌舞。所唱的歌詞有多種,如:“正月半,放燒火。別人家菜才栽,我家菜已經上了街。別人家黃豆般子大,我家黃豆盤籃大。

  別人家棉花瘦且低,我家棉花壯了要撐天。”火把燒完後,便把面果摘下,回家炒熟後,分給小孩吃,據說吃了可免災殃。

  元宵送子習俗

  此外元宵節還有送子的風俗。在元宵節後,二月二以前,有送子的多在這十幾天內舉行。“此事亦系出於親友之所為。

  蓋凡年老夫子,及成婚多年而無所育者,親友知其盼子心切,鹹樂送之。然所送者非人,乃一紙糊之小紅燈耳。間有用磚代者,此磚須取自東門外之麒麟橋磚,否則無效,蓋取麒麟送子意也。其手續由送者先期擇一吉日,備柬通知受者之家,臨時約集十餘人,鑼鼓喧騰,樂聲大作,持燈或磚送往。受者則迎遷於門外,以所送之燈或磚懸於望子者之床中,並以酒筵款待送者,聊答盛意。”將來受的人真的有了孩子,一定會謝以重禮的,而送的人也會欣然接受,因為在他看來孩子是他“送”去的。

元宵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元宵節各地風俗盤點

  元宵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觀燈: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吃湯圓: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過橋: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踩高蹺: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各地風俗盤點

  1、元宵節習俗之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傳統的老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

  2、元宵節習俗之河北省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鑔等。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

  3、元宵節習俗之安徽省

  古城鳳陽縣,盪鞦韆、挑燈籠、撂火把等民間習俗,成了元宵佳節的三大習俗。鳳陽民間有“元宵節盪鞦韆,一年腰不疼”的說法。每逢元宵佳節,最讓孩子們動心的還是“挑燈籠”。各種花燈早在幾天前就紛紛“搶早”上市,造型各異的花燈將府城鎮夜晚裝點一新。撂火把是一種青少年集體活動。在鳳陽農村,留心的孩子都會早早有意識地收集、準備著一些廢舊掃帚、刷把,以備元宵節撂火把。

  4、元宵節習俗之山西省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遊行。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裡來。

  5、元宵節習俗之山東省

  開展遊藝活動是元宵節的重要內容。雜耍的形式各種各樣,獅子舞、龍燈舞、高蹺、旱船、花棍、秧歌、趕毛驢……應有盡有,內容以戲曲為主。曲阜城周圍村村玩龍燈,每個村的龍燈都要到孔府中表演。孔府耍龍燈的地方在二門裡大堂前,平時不得入內的孔府,這時也准許外人入內看耍龍燈。耍龍燈時,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在一旁燃放焰火。

  6、元宵節習俗之河南省

  長興河南人最獨特的習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戶戶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紅紙紮上燈籠,點燃其間的蠟燭任其燃盡。元宵節一般的習俗是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舞獅,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見在祖宗墳前點燈的習俗。

  7、元宵節習俗之陝西省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除大鬧花燈外,還流傳一種“放天燈”的風俗。這種風俗由來已久,據史可查唐時已有此舉。“伴燈饃”流行於陝西銅川一帶。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期間,各家各戶在自己房屋裡,設香案點燭焚香,鳴放鞭炮。屋內處處點燈,燈旁放著各式各樣的花饃,稱為“伴燈饃”。

  8、元宵節習俗之江蘇省

  元宵節泰州有5大習俗,吃元宵、鬧元宵、猜燈謎、放煙火、送吉祥。送吉祥是泰州部分鄉鎮特有的習俗。在元宵節這天,親戚朋友要給新婚的新娘子送橋樁、送子觀音等,以祝福早生貴子。還有些地方是拉著新娘子走百子橋,同樣是求子。

  9、元宵節習俗之浙江省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於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臺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於元宵節設酒祭床。

  10、元宵節習俗之江西省

  萬安百姓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飯後,全村老少就會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廟宇,手持元宵歌本,對著元宵畫唱歌,當地人稱之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正月十五晚上除了唱船、贊船、划船等活動外,還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這是當晚的壓軸戲。整個祠堂擺滿桌椅,有村民用年數已久的海壺盛滿自己釀造的米酒,給每位來賓倒上滿滿一碗,每張桌子上還盛有一大盆元宵羹供大家享用。

  11、元宵節習俗之湖北省

  荊州元宵節當天,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荊州人在這裡玩龍燈,劃採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鬧騰得紅紅火火。而耍龍的小夥子們都要先到關帝廟內拜拜關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龍。另外,元宵節也是荊州人的“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十堰人特重視元宵節,要舉行玩燈會,比如舞龍、玩獅子、劃彩蓮船、舞蚌殼、踩高蹺等。其中以十堰房縣的“火龍”燈會最出名。

  12、元宵節習俗之湖南省

  常德元宵節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後,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13、元宵節習俗之四川省

  四川元宵節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14、元宵節習俗之福建省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添丁。”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十尺,有頭有尾。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

  15、元宵節習俗之廣東省

  廣東的元宵節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以求吉祥;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鬚線給小兒繫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捱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捱罵為吉兆。

  16、元宵節習俗之雲南省

  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元宵節有什麼特殊的傳統活動 元宵節的起源來自哪裡

  導語: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那麼元宵節有什麼特殊的傳統活動?元宵節的起源來自哪裡?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元宵節有什麼特殊的傳統活動?

  1、花燈寄寓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裡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徵意義。

  2、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3、鬧花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4、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5、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元宵節的起源來自哪裡?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觀燈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什麼傳統活動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傳統的習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祭門、祭戶、逐鼠等;此外,一些地方元宵節還有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元宵節作為國 ...

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元宵節傳統美食哪些

  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元宵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1、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再者各類湯圓常規餡主要以果料和乾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就“更上層樓”。水煮湯圓是最簡單 ...

元宵節什麼習俗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有什麼習俗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吃元宵   “快樂的皮,幸福的餡,團團圓圓捏一塊兒;問候的湯,祝福的火,倖幸福福煮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 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 “湯丸”生意人還美 ...

元宵節哪些風俗活動 舞獅子代表生活美滿

  對於元宵節來說,作為中國人,元宵節是耳熟能詳的了,瞭解這個節日帶給生活的影響,是有必要的,這是以為內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元宵節的知識,去分析節日帶來的變化,能夠獲得好的運勢,給人們的生活能夠帶來好的效果。   設立天地堂驅魔降福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裡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 ...

元宵節幾種叫法 元宵節哪些別稱

  元宵節有幾種叫法 元宵節有哪些別稱   元宵節別名:Lantern Festival、上元節、元夕、天官節、小正月、春燈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 ...

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元宵節吃什麼才吉利

  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元宵節吃什麼才吉利   1、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   2、元宵   元宵在製作上要繁瑣得多:*先需將面和好,把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 ...

雪頓節是幾月幾日 雪頓節都什麼傳統活動

  雪頓節是幾月幾日 雪頓節都有什麼傳統活動   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雪頓節。作為一種宗教活動,雪頓節起源於17世紀前。夏季是“生靈”生命最旺盛的時期,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為僧徒們規定,夏季必須在寺內修習佛法,不能到戶外活動,以免傷害“生靈”。每到解禁的日子,百姓將酸奶奉送到寺院,表示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