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江堰市,宜居指數96.28;
2、梓潼縣,宜居指數96.08;
3、米易縣,宜居指數95.98;
4、瀘縣,宜居指數95.49;
5、綿竹市,宜居指數94.78;
6、青川縣,宜居指數93.67;
7、威遠縣,宜居指數93.27;
8、峨眉山市,宜居指數92.29;
9、甘孜縣,宜居指數92.01;
10、通江縣,宜居指數91.99。
1、都江堰市,宜居指數96.28;
2、梓潼縣,宜居指數96.08;
3、米易縣,宜居指數95.98;
4、瀘縣,宜居指數95.49;
5、綿竹市,宜居指數94.78;
6、青川縣,宜居指數93.67;
7、威遠縣,宜居指數93.27;
8、峨眉山市,宜居指數92.29;
9、甘孜縣,宜居指數92.01;
10、通江縣,宜居指數91.99。
島嶼指的是四面環水的陸地區域,目前散佈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而目前全球有著超過5萬個,總面積達997萬平方千米的島嶼,那世界範圍內都有哪些面積較大的島嶼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世界十大島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世介面積最大的十大島嶼有哪些
1.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這片總面積在2166086平方千米,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的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擁有3.5萬多公里的海岸線長度,由丹麥進行管轄的島嶼,因這片島嶼五分之四位於北極圈內,84%的面積都被平均厚達2300米的厚冰所覆蓋。
2.新幾內亞島
新幾內亞島是面積約在78.5萬平方千米的世界第二大島嶼,也是位於西太平洋赤道南側的太平洋第一大島嶼,隔著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相望,而島嶼的西部毗鄰馬來群島。
3.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是一處面積達74.3萬平方千米,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的世界第三大島嶼,而這處為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共同所有的歷史悠久的島嶼,在中國古時被稱為婆利、婆羅等。
4.馬達加斯加島
馬達加斯加島這個面積為58.7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海面上的世界第四大道,與非洲大陸之間隔著一道莫三比克海俠,而這個呈狹長形,擁有3991公里海岸線的導語,也是印度洋所有島嶼中被南迴歸線穿過的最大的島嶼。
5.巴芬島
巴芬島這個面積達50.7萬平方千米的北極群島組成部分,也是隔著戴維斯海峽和巴芬灣與格陵蘭島相對的加拿大第一大島,因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因此有著極地苔原的自然風景,生活在島上的愛斯基摩人以在嚴寒漫長的冬季打獵為生。
6.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這片面積達43.4萬平方千米,隸屬於大巽他群島,面積僅次於新幾內亞島和加里曼丹島的世界第六大道與,包括屬島在內的47.5萬平方千米的導語從十六世紀開始還吸引了不少探險家遠赴此地尋找黃金寶藏。
7.本州島
本州島是總面積約在23萬平方千米,位於日本列島中部的日本最大的一個島,是擁有5450公里海岸線,全長1300公里左右,會頻繁地震,且擁有活躍火山(如高3776米的富士山)的世界上第七大島嶼。
8.維多利亞島
這片面積約達21.2萬平方千米,隸屬於北美大陸北部北冰洋群島的三大道與之一,也是擁有515公里島長的世界第八大島嶼,島上的居民則主要居住在西部的霍爾曼和東南部的坎布里奇貝中。
9.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這個面積達21萬平方千米,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島共同組成的歐洲第一大道,是周圍環繞著超過1000座小型島嶼,位於歐洲大陸西岸外大西洋中的聯合王國的領土。
10.埃爾斯米爾島
這片面積達20萬平方千米的加拿大第三大島嶼、世界第十大島嶼,同時也是緊鄰格陵蘭島,隸屬於伊麗莎白女王群島的加拿大領土的最北端,其中島上海拔高達2604米的巴比尤峰還是北極群島的最高點。
文化可以去創造,但是要想傳承下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歷史上有名的建築有著許多,我大中華的幾千年文化歷史也不是鬧著玩的!
那麼,本期民族文化盤點中國最古老的建築。
中國古建築第一國寶:五臺山佛光寺
五臺山佛光寺屬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山西省五臺縣的佛光新村,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佛光寺大殿現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
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寺內唐代木構大殿、彩塑、壁畫、墨書題記、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經幢等,都是具有高度歷史、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里。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於公元857年建成。
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據記載,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時,法興禪師在寺內興建了高達三十二米的彌勒大閣,僧徒眾多,聲名大振。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大舉滅佛,佛光寺因此被毀,僅一座祖師塔倖存。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繼位,佛教再興,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後,宋、金、明、清,均對佛光寺進行了修葺。
1937年6月,中國當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親赴山西五臺縣對佛光寺進行了考察、測繪。1949年後,政府和人民對佛光寺著意加以保護。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環抱,寺內古木參天,殿堂巍峨。這裡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也是旅遊者們觀光的勝地。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地勢低下開闊。寺因勢而建,坐東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內現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餘間。其中,東大殿七間,為唐代建築;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築,其餘的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