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2013年的公認值為每秒299792458米。一般四捨五入為30萬千米每秒,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數之一。
1607年,伽利略進行了最早的測量光速的實驗。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默首先測量了光速,是光速歷史上的第一個記錄。
此後許多科學家都測量了光速,直到1983年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作出決定,將真空中的光速299792、458米每秒定為精確值。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2013年的公認值為每秒299792458米。一般四捨五入為30萬千米每秒,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數之一。
1607年,伽利略進行了最早的測量光速的實驗。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默首先測量了光速,是光速歷史上的第一個記錄。
此後許多科學家都測量了光速,直到1983年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作出決定,將真空中的光速299792、458米每秒定為精確值。
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光沿直線傳播的前提是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的直線傳播不僅是在均勻介質,而且必須是同種介質。可以簡稱為光的直線傳播,而不能為光沿直線傳播。光在兩種均勻介質的接觸面上是要發生折射的,此時光就不是直線傳播了。
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就會進行加速運動,並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如果躍遷之後剛好填補了所在軌道的空位,從激發態到達穩定態,電子就停止躍遷。否則電子會再次躍遷回之前的軌道,並且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物理常數,等於299792458米每秒。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任何物體或資訊運動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光速的測量方法:最早光速的準確數值,是透過觀測木星對其衛星的掩食測量得到,之後,有轉動齒輪法、轉鏡法、克爾盒法、變頻閃光法等光速測量方法。1983年,光速取代了儲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的鉑制米原器被選作定義“米”的標準,並且約定光速嚴格等於299792458米每秒,此數值與當時的米的定義和秒的定義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