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塞維茨:全稱卡爾·菲利普·戈特弗裡德·馮·克勞塞維茨,出生於1780年,卒於1831年,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是近代軍事戰略學的奠基人,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了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歷史學。克勞塞維茨一生參加了四次著名戰役:萊茵戰役、奧斯塔德會戰、法俄戰爭和滑鐵盧戰役。創作不朽兵學鉅著《戰爭論》,是所有軍人必讀的兵學聖經,被稱作西方軍事思想的代表,其也因此被稱作西方兵聖。
克勞塞維茨:全稱卡爾·菲利普·戈特弗裡德·馮·克勞塞維茨,出生於1780年,卒於1831年,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是近代軍事戰略學的奠基人,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了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歷史學。克勞塞維茨一生參加了四次著名戰役:萊茵戰役、奧斯塔德會戰、法俄戰爭和滑鐵盧戰役。創作不朽兵學鉅著《戰爭論》,是所有軍人必讀的兵學聖經,被稱作西方軍事思想的代表,其也因此被稱作西方兵聖。
1、卡爾·菲利普·戈特弗裡德·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年),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了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歷史學。著有《戰爭論》一書。
2、1806年參加反拿破崙一世的戰爭時被俘。1810年秋任軍校教官,併為王太子講授軍事課。1812年,在俄軍中供職,1814年回普軍。次年任軍參謀長。曾參加利尼會戰。從1818年起任柏林軍事學校校長,任職12年。
1、克勞塞維茨的“攻勢防禦”思想是指:要把進攻和防禦緊密結合,要用巧妙的的打擊構成防禦的盾牌。
2、攻勢防禦是指為了反攻或進攻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挫敗進攻之敵的防禦。積極防禦既可以是戰略指導思想,又可以是戰役、戰鬥的作戰原則。
3、克勞塞維茨的“攻勢防禦”這種以攻勢行動為特徵的防禦作戰,能從被動中爭取主動,給防禦增添活力,實現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既可作為戰略思想用於指導戰爭,亦可作為戰役戰術原則用於指導戰役戰鬥。
4、當用於戰略指導時,通常是在總體防禦的態勢下,靈活運用多種作戰形式和戰法,積極進行戰役戰鬥乃至戰略上的攻勢作戰,逐步改變戰略形勢,透過戰略決戰,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或挫敗敵人的進攻,迫其停戰,結束戰爭。用於戰役戰鬥指導時,以陣前出擊、火力反擊、反衝擊、反突擊、反空降、縱深打擊等各種戰法,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為輔助進攻或為轉入進攻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