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體形粗壯,面寬耳闊,眼睛有神,顴骨突出,頭髮捲起,聲音洪亮,臂力過人,威猛彪悍,成為匹夫之勇的楷模。但心底善良,為人敦厚,性格豪爽,敢愛敢恨,少有歪門邪念,豪爽酒量大自不必說,很多已經漢化了。內蒙西片的漢人更象西北人,雖然號稱華北,卻連說話也是西北味道,老實本分,因循守舊,做官經商都不行。包頭、呼和浩特主要是漢族移民,沒什麼文化底蘊。
蒙古族人體形粗壯,面寬耳闊,眼睛有神,顴骨突出,頭髮捲起,聲音洪亮,臂力過人,威猛彪悍,成為匹夫之勇的楷模。但心底善良,為人敦厚,性格豪爽,敢愛敢恨,少有歪門邪念,豪爽酒量大自不必說,很多已經漢化了。內蒙西片的漢人更象西北人,雖然號稱華北,卻連說話也是西北味道,老實本分,因循守舊,做官經商都不行。包頭、呼和浩特主要是漢族移民,沒什麼文化底蘊。
蒙古人屬於人種學中的蒙古人種,亦稱亞美人種或黃色人種。主要體質特徵為:皮膚淺黃色,頭髮色黑形直,鬍鬚和體毛較少,顏面扁平,鼻樑不高,唇厚適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現從中高到較矮和從粗壯到纖細的過渡趨勢,眼內角多有蒙古褶。當代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的東亞型別和南亞型別,之所以與蒙古族人有區別,是在於生活特點和居住氣候有關係,草原風沙較大,蒙古族人在長期的遊牧生活習慣眯起眼睛,所以蒙古族人眼長而細,鼻子也因此較長而扁。
八拜之交舊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妹妹為八拜之交。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典出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十記李稷拜訪文彥博事。布衣之交指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布衣,舊時平民百姓家的衣服。《戰國策·齊策三》中有“衛君與文(孟嘗君團文)布衣交”之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之語,為其出典。車笠之交指不以貴賤而渝的朋友。晉代用處《風土記》載“越俗性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犬雞,祝日:‘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言交不以貴賤而渝也。”忤臼之交指不分貴賤而交的朋友。杵臼:春米的棒槌與石臼。《後漢書·吳祜傳》載:“時公沙穆東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庸,為祜賃青。祜與語大驚,遂與共定交於杆臼之間。”後世便以“杆臼之交”指稱交友不分貴賤。肺腑之交指無語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唐代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中有“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之句。患難之交指同在一起共過憂患艱難的朋友。蘭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典出《世說新語·賢援》:“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金石之交指友情深厚如金石般堅固的朋友。典出《漢書·韓信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擒矣。”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而重在道義的朋友。典出《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莫逆之交指情趣一致十分要好的朋友。逆,相反。莫逆,一致。《莊子·大宗師》中有“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之語,《北史·司馬膺之傳》中有“所與遊集,盡一時名流。與邢子才王景等併為莫逆之交”之語,為其出典。貧賤之交指在貧窮低賤時結交的朋友。典出《後漢書·宋弘傳》:“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平昔之交指往日結交的朋友。典出唐代杜荀鶴《訪蔡融因題》:“每見苦心修好事,未嘗開口怨平交。”忘年之交指不計年歲長幼而重在德行才能而交的朋友。典出《南史·何遜傳》:“南鄉範雲見遜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許,不拘形跡的朋友。典出《新唐書·孟郊傳》:“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韓愈一見,為忘形交。”刎頸之交指即使掉腦袋也不變心的朋友。典出《史記·廉頗蔭相如列傳》:“車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再世之交指與人父子兩代都結為朋友。典出《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入聞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竹馬之交也作“竹馬之好”,指幼時結交的朋友。竹馬,指小孩把竹竿騎在襠下作馬,用以代指幼年。典出《世說新語·方正》:“帝曰:‘聊故復億竹馬之好不?”’總角之交也作“總角之好”,指童年時結交的朋友。總角,古代兒童把頭髮梳成小髻,用以代指童年時代。《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周公理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為其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