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卷作文滿分是60分,高考試題全國卷簡稱全國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命制的,適用於全國大部分省區的高考試卷,目的在於保證人才選拔的公正性。
全國卷分為全國甲卷、全國乙卷和全國丙卷。從2013年開始,新課標全國卷分為Ⅰ卷、Ⅱ卷。
全國一卷作文滿分是60分,高考試題全國卷簡稱全國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命制的,適用於全國大部分省區的高考試卷,目的在於保證人才選拔的公正性。
全國卷分為全國甲卷、全國乙卷和全國丙卷。從2013年開始,新課標全國卷分為Ⅰ卷、Ⅱ卷。
1、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2、早上好!今天教室外陽光明媚,黑子遮掩不住太陽的萬丈光芒。陽光越明亮,陰影越濃黑,誰又能因為陰影的存在而否認陽光的燦爛呢?
3、不行不顧細瑾,大禮不辭小讓。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該著眼於大處,不以一眚掩大德。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管仲。
4、誠然,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以德報怨,重用曾射殺自己的管仲,成為春秋首位霸主,彪炳史冊;誠然,鮑叔牙一再寬容世俗眼中貪、愚、不肖、怯的管仲,還推薦他為齊相,自己以身下之,賢德之名萬世流芳。
5、但我獨推崇這位瑕不掩瑜的管仲。齊桓公成為霸主,最大原因是重用了管仲,連對管仲頗有微詞的孔子也不得不承認齊桓公的成功是“管仲之力也”。管仲去世後,齊國很快衰敗了,蘇洵在《管仲論》批評管仲,但也慨嘆:“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
6、美德有如寶石,最好是用素淨的東西鑲嵌。培根這句話用來評價鮑叔牙非常恰當,鮑叔牙是君子,但治理國家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管仲彌留之際,齊桓公問他鮑叔牙可否為相,管仲直接否定了,說鮑叔牙這人是人中君子,但嫉惡如仇,難以容人。鮑叔牙有自知之明,聽說這件事後說,“為司寇尚可,但使我為相則不足”。他還重提了當年推薦管仲為相的原因:管仲精於事、忠於國,不徇私情。
7、鮑叔牙的評價有齊國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現實論據,連偏向鮑叔牙的司馬遷也借用古語高度評價了管仲的歷史功績:“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我們又怎能對管仲以一眚掩大德呢?
8、老師、同學們,德才兼備,此事古難全。在完美的石頭與微瑕的白璧之中,我們應該選擇哪一種呢?
9、陰影濃烈,更顯得陽光燦爛,管仲就是這麼一位優點遠大於缺點的人才,如果鮑叔牙以一眚掩大德,齊桓公一心想報一箭之仇,齊國也許會因沒有這一位善於安邦治國的頂層設計者,還是海濱區區之國,久處外憂內困之中。我們也就聽不到管仲那幾句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了。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10、鮑叔牙對管仲,不以一眚掩大德。管仲在感恩管鮑之交時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管仲曾經的貪、愚、不肖、怯,是因為他窮、時運不順、不遇時以及家中有老母要贍養。鮑叔牙瞭解和理解管仲,才沒有把它們視為管仲的缺點,他更看重管仲的治國之才。
11、孔子在《論語》中四處提到管仲,批評他“器小、不儉、不知禮”,也高度讚賞他的歷史貢獻:“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在這一節《論語》中,孔子還提到評價人才的標準——不拘小節。老師、同學們應該記得孔子所說的人才標準吧?“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如果管仲像平庸的男女那樣,為了守小節,在小山溝裡上吊自殺,怎麼能青史留名呢?
12、管仲是中國古代第一相,也是中國第一位改革家。管仲在齊國銳意改革,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周禮,孔子克己復禮,這是他給管仲“差評”的一個原因吧。
13、孔子對管仲,不以一眚掩大德,他對管仲的評價概括為“人也”,也就是說管仲是一個非常有才幹的人才。
14、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全面、客觀,要看到其“瑕”,更要看到其“瑜”,決不能以一眚掩大德。
15、同學們!我們都將是新時代的人才,知古而鑑今,我們要不斷錘鍊自己的才華,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習近平總書記不是說過“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嗎?
16、砥礪自己,不負韶華,不辜負新時代,讓窗外中國大地上的陽光更明媚吧!
17、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高考全國一卷是分ab卷的。這個其實是一種防作弊手段,ab卷在題目上沒有任何區別,但在一些排列順序上會做改動,比如a卷選擇題的選項順序原來是ABCD,那麼b卷的順序可能是ACBD或者是其他排列方式。此外,ab卷在答題卡的排版上也有區別,一個是豎向順序,另一個是橫向順序。
我國高考從“全國一張卷”到“分省命題”的變化,是從2000年開始的。2000年以後,我國高考改革步伐加快,當年廣東、山西、吉林、江蘇、浙江五省試點進行高考“3+X”改革,其餘省市仍實行“3+2”高考,因此當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共命制了7套試卷。2001年,又有13個省加入“3+X”模式,部分省市還開始實行新課標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