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上,客家文化和閩南文化可以說是個鄰居,一個主要聚居在山上,一個聚居在山下的閩南。所以從一定程度兩者在歷史上雖然都獨立存在,卻也相互影響。那麼最基礎的語言上閩南話和客家話接近嗎?
閩南話與客家話相差很遠很遠,閩南話是當地語,客家話是從遠處遷移來的人原籍地的方言,沒有共性。它們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語言體系,幾乎沒有發音的交叉。
非常遙遠,而且是兩個不同的語言體系來的,客家話屬於漢語語系的一種,客家話跟廣府話(粵語)非常近,和北方話也比較近,我相信有歷史的淵源;而閩南話是屬於閩語的一種,雖然在名譽上屬於漢語語系的一種,其實他是自行一個語系的,因為在歷史上閩地區在漢朝以後才併入中國,而併入中國後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和中國其他地區的人的生活是相隔開的。
閩南語有文讀白讀兩套系統,文讀的比較接近中古漢語,白讀和上古漢語更接近。客家話應該是和閩南語文讀那一套比較接近。閩南語和客家話的差別比客家話和官話的差別大
客家話都不知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小土話,應該屬於古楚語的後代,與贛方言是同源。閩南話的文讀是讀詩詞時用的語言,與南宋末期的中古漢語應該相當接近,屬於齊語區。閩南話的白讀是日常生活時用的語言,其中一部分還不是漢語。所以客家話與閩南話除了個別音以外,其他都不會相似。另有許多人認為客家話接近官話,閩南話的文讀更接近當時的官話。
閩南話是自唐代流傳至今的語言。當年稱之為河洛話,在河南那一帶是官話。戰亂之後大部分人遷徙到閩南,然後將這一官方用語保留至今。
客家話也是很早以前的中原語言,中原百姓也是由於戰亂然後南遷,福建廣東都有人講客家話。現在基本都是客家人才講客家話的,但客家人不像閩南人只定居在閩南,而是很多地方都有客家人。這兩種語言是古漢語的不同分支。
【結束語】閩南語是與臺語相同的語言,而客家人是經過五次大遷移從北方遷徙到南方的,即使是有著那麼久的歷史,語言也在慢慢變化中,不過客家話與閩南語還是不同的。
眾所周知的客家文化主要遍佈福建,廣東和江西三個省份,而客家文化屬於遷徙而來的,難免會於當地的文化有所衝突,當然也有相互促進的地方。那麼今天我們要探討客家文化中的客家話和粵語有什麼區別。
客家話和粵語在詞彙上交集相當大,兩者很多東西的說法幾乎都是一致的,如粵語的“巴閉(baabai)”,客家話中是“巴貝(babui)”,意思完全一致,只是發音稍稍不同而已;部分詞彙說法不一致,但跟兩者共同詞彙比較起來,算少數。
在發音上客家話跟粵語相對接近,粵語圓唇音在客家話裡是相近的介音韻,如粵語的“香”字讀hoeng,客家話讀hiong,圓唇換成介音,還是比較接近。
客家話跟粵語的系詞也完全一致,都是“系”,讀音稍微不同:“hai、hei、he”。其他漢語分支的系詞一律是“是”。從這裡可以看出粵語、客家話之間的親密關係。語法上,客家話有一些自己特有的語法,跟粵語不同,也跟其他漢語分支都不同。
其實客家話和粵語的關係就像東北話和北京話,閩南話和閩北話的關係一樣。客家話和粵語無論是語法,結構,語音,聲調,詞彙,80—90%一樣。有的能客家話和粵語能互相聽懂,客家話能用粵語方言字。客家話很多詞彙和粵語音一樣,很多隻是聲調不同,很多詞彙甚至完全一樣,詞彙一變客家腔一變調就成粵語了,例如:客家話的唐山同國家一變聲調就變成粵語的唐山同國家了。
粵語與客家話,是廣東境內最重要的兩種方言,因為這兩種方言的中心與主要分佈地域都在廣東,而且關係最為密切。據著名語言學家徐通鏘對基本詞彙的統計﹐在全國七大方言中﹐粵語跟客家話的基本詞彙最相似。
粵語與客家話有著不同的分佈特點和擴充套件方式。粵語沿江分佈,其擴充套件呈現推進式;客家話沿山分佈,其擴充套件呈現散發式。因此,隨著使用人口的增長與流動,兩種方言在分佈上便出現相互交錯的情況。
【結束語】粵語曾經在大陸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有很多的粵語歌手火遍大江南北。客家話是曾經的中原話沿襲下來的,粵語則是廣東當地話,還是不同的。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各個宗教之間的教義也是不一樣的,而在我國就屬佛教和道教的影響最為廣泛了,民間的信仰其實很多時候都不管什麼教義的,拜神基本都是有求於神的,你知道道教和佛教的區別是什麼嗎?本期道教文化為你解析。
1、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無色亦空;“凡物之過程,成住環空,終歸於空”,有亦是空,無亦是空;禪宗頓悟,只有悟空。道教則是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無生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萬物”,即有萬物。萬物有生,自然因動而生變化,長生長化,而無止境;有則恆有,不會再返於無;天地有靈,靈亦永有;道為有根,則有道。因此,佛門不言空而悟空,道門不悟有而言有。
2、道教相信感應,主張修心煉性;佛教主張慈悲,修心明心見性;道教徒希望得道成仙,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現;佛教徒希望涅盤成佛,極樂世界是佛教徒嚮往所在。
3、道教採多神論,富強烈民族色彩,無末世論,是積極的宗教;
4、道教以宮、觀、廟、府、殿、壇為道士、女冠祀神闡教之所,乾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坤神則稱元君、母、後、妃、夫人;護法神稱靈官、天君或元帥;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大王、千歲或王爺。佛教以寺、庵、精舍、蘭若為僧尼禮佛修持之所,禮拜物件為佛、菩薩、羅漢,護法為韋陀或伽藍。
5、道教信徒以傳度或奏職為入教之階,號稱三清弟子;高道則稱真人、先生、某某子或仙子,神職人員名為某某仙官或某某仙卿,用法名,但冠以本姓,以拱手為禮,儀軌稱為齋醮,不尚血食之祭,修者功行圓滿時稱為飛昇或羽化,家居時設神位及祖先位。佛教信眾以皈依為入教之梯,自稱三寶弟子;高僧則稱大和尚,出家男眾曰比丘,女眾曰比丘尼,在家男眾曰優婆塞,女眾曰優婆夷,出家人用法名,去本姓改姓釋,以合十為禮,其教義稱為佛七或法會,不拜神及祖先,功滿則圓寂或涅盤。
6、道教居士教徒之禮節,居士上壇,須著禮服,最後加冠。加冠後,即一心事神,不可隨便與人言語。手中或執拂塵或執如意均可,勿須執笏;空手時,須左手捧太極置於胸前,右手捏指部下垂;下壇時,先脫帽,脫帽後便可言談;著禮服時,概以拱手為禮,不與人握手。
居士作揖以右手握拳,左手蓋於右拳上,不合十,下起膝,上齊眉為一揖。與人相見,一手持物時,則出一手,屈食指(含一氣化三清之義)為禮,口稱“無量觀”、“無量天尊”、“慈悲”或善哉——善哉。
古以四起八拜,今以三跪九呵為最高禮;有神之處,如廟內、壇上,須向長者拜禮時,請受禮者立於神龕之右,向神禮拜即可,通常以一禮(一次頓首拜)為限。
道家以左手為敬手(楚人尚左,老子,楚人也),故以左邊為大邊。上香,用左手插香於爐;跪時,右膝先屈,左膝後屈;起時,左膝先起,右膝後起,然雙膝同時跪,同時起,亦可也。
坤道女居士行禮,與乾道男居士同。惟拜揖,下可齊膝,上則及頷可也,不必齊眉,態度仍須端莊嚴謹。
執香朝拜之姿勢:雙手執清香放於胸前(不放於眉上或頭頂之上),上拜舉香不過眉,下拜必恭必敬而垂拱,形似天上半月。空手朝拜之姿勢:兩手抱拱作揖,身軀需彎曲似天上半月。
7、道教徒習誦之經典,學道之士,欲聞大道當先由誦經始。誦經之時,端坐焚香,去愁凝神,淨身淨口,必敬必恭,奉誦朝真,默參面壁,知止方明造化,誠意始覺妙音,萬緣離心,顯守真悟明之妙,一經在手,具代天宣化之功,以是一字一句,功德萬千,故復禮傳度,端有授經的科儀。道教經典可分為三部分:一類為奉誦之經,旨在宣揚真言;一類為默誦之經,旨在默識奧秘;一類為參誦之經,旨在參證玄理。
8、道教齋期,守齋:除長齋外,各有定期。道者可飲酒,以不醉為度,蓋醉則酗酒;可食肉,故道廚稱仙麟館(示仙饌麟脯之意),然不得違禁。譬之作清醮時,祈求清吉平安,首事之家或全區信眾,咸宜齋戒,以表悃誠,上邀天鑑;若在此期內(自掛榜揚幡起至收幡撤榜止)食肉,則是違禁。另有三厭,“天厭雁、地厭犬、水厭鱉及烏龜”,蓋正義公理為道德之虔誠,自行規定初一、十五、或初九、十九、廿九或諸天神聖誕日齋戒者。
9、教徒房禁,道教寡慾以“養精”,少食以“養氣”,安睡以“養神”,保養“精、氣、神”為長生久視不易之要訣。修道者,旨在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而已。故養精、保精、煉精為必具之程序,房事有損於精,以是道家定有房禁。道家煉己之基,以禁制色慾為上,少一點疏忽,全功盡棄,故修道人,視色慾為蛇蠍,拘之千里外。
10、復禮傳度,道教宮觀分二種,一稱小道院,有傳經授法之義務;二曰十方叢林,即在各省所設的首廟,有傳戒傳度和任免道廟住持的特權,也有甄撥道士和處分教徒的權責。
道士亦分記名出家及實行出家兩種:記名出家者,可舍為小道院為徒,仍在家中讀書教養,可不穿到裝,如寄養於廟中者,成年後,需由廟中跳牆返家,然後可以婚娶;實行出家者,亦須擇日後由人介紹詣小道院拜觀主為師,於是觀主為其“簪披”,意即初次傳度,贈予道名,自此結髮成髻,改穿道袍及白布高襪,雲履青鞋,習字讀經,灑掃炊事,擔水負薪,無不服勤。
如值十方叢林授戒之期,得由觀主報名參加考試,並授較高之戒律,始得道士資格,稱為復禮傳度,如期考試優良,得獲天字第一號者,必須留在道廟(十方叢林)學習大叢林一切規制,以備異日充為首廟執事或住持,其餘則均發給衣、冠、戒牒,仍回小道院繼續其修程。火居道士除隨師學習,不一定住廟裡,其傳道受戒一如前例,在家居士亦得仍之,唯其禁忌較寬。
潮汕話和閩南話有所區別,在語言上兩者同屬15音系統、同樣的有分文白異讀、同樣的有2個全濁聲母、同樣的有其他方言所有的鼻化韻、同樣的不存在撮口呼,這種都足已證明兩者的歸屬關係。潮州話亦稱為潮汕話、潮語,漢語方言之一,為閩南語的次方言,分佈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有華人的地區。 ...
潮汕話和閩南話區別:
潮汕方言應該說跟福建漳州、泉州與廈門的方言一樣,同屬於閩南話,它是閩南話的一個分支。福建閩南話與潮汕方言,是源與流的關係。
閩南語系包括,閩南話(臺灣話),海陸豐話(福佬話偏漳州腔),潮汕話,溫州蒼南閩語,雷州話,海南話,東南亞閩南語(福建話)。福建跟臺灣的閩南語,東南亞福建 ...
白酒是中國的傳統飲料,在古代除去茶之後,唯一一個受到萬千喜愛的就是白酒。白酒從古至今也是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在唐朝就已經有了燒酒、蒸酒一型別的酒類。傳承至今白酒更是有著很多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特色。
那麼,本期茅臺酒文化解析茅臺和五糧液的區別。
茅臺和五糧液是當今眾多中國白酒品牌中的兩個頂級馳名品牌。 ...
“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任何戲劇能夠烙印在人們的心裡,一定有它特別之處,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種藝術:曹州梆子戲和汶上梆子戲的區別。
可能感興趣》》皮影戲發展現狀介紹
曹州梆子、汶上梆子的區別不是以歷史上固有的府州行署區劃所 ...
老腔,平皮影戲的一種,起源於明末清初,其聲腔具有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你知道華陰老腔的分類嗎?這兩大類分別都是什麼腔呢?不清楚的小夥伴們趕緊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阿宮腔:
也稱北路秦腔。因唱腔具有翻該遏低的藝術特點,亦稱遏宮腔。流行於禮泉、富平、興平 ...
在外地的遊客看來,如果來廈門玩鼓浪嶼和曾厝垵是必須要去的兩個地方,如果沒去可能會感覺遺憾。最近聽到很多人說去了曾厝垵就不用去鼓浪嶼了,說曾厝垵比鼓浪嶼好玩?那麼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學些瞭解一下曾厝垵喝鼓浪嶼哪個比較好吧。
被驢友譽為全國最文藝的村子的曾厝垵,好像宮崎駿動畫中那些世界的夾縫。
位於廈門 ...
臺灣話是閩南語。
臺灣話是閩南語系的一部分。臺灣話亦稱為臺語或臺灣閩南語,習慣上專指在中國臺灣地區所使用的閩南語,在語言學分類上屬於泉漳片,與廈門話極為接近。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大量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地區,其帶來的語言取代了臺灣原住少數民族諸語,成為在臺灣佔優勢地位的語言。
"閩南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