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天必做的三件事是什麼+冬天養生要學會的三件事

冬天必做的三件事是什麼 冬天養生要學會的三件事

  寒冷的冬天必做的三件事是什麼呢?在四川的一個影片採訪中,很多人的一個答案是打麻將,不少網友也紛紛贊同,此外冬季也要注意養生三件事,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冬天必做的三件事是什麼

  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但這三件事一定是讓自己感覺到快樂,幸福的。

  在冬天必做這三件事,幸福感滿滿的!和朋友一起吃火鍋小酌、躺自己溫暖的被窩裡、堆雪人,這三件事,幸福感滿滿啊!

  吃火鍋,吃炒栗子,泡溫泉。

  冬天必做三件事:吃好的、曬太陽、儲存過冬糧!

  睡覺,烤紅薯,喝熱奶茶,這才是我覺得冬天應該做的三件事!

  冬天適合吃火鍋,玩雪,泡溫泉。

  我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情就是,吃烤紅薯,吃火鍋,還有躺在被窩裡追劇,真的很舒服!

  電烘爐烤起打麻將,麻將打完吃火鍋。

  第一件事喝奶茶第二件事吃火鍋第三件事烤腸。

  冬天養生要學會的三件事

  1、飲食方面:少吃冷飲和屬性寒涼的食物,例如西瓜、梨、番茄等,多吃些溫性、熱性的食物,譬如羊肉、牛肉、韭菜、扁豆等。人體有陰陽平衡之說,冬季外寒容易侵入體內,導致陽氣不足,這個時候可以透過飲食方面補益陽氣,溫中補表。有些人冬天也喜歡吃冷飲、喝涼水,就可能導致胃腸道受寒。

  晚餐的飲食上要遠離消化難的,刺激性的食物,最好是清淡為主。

  2、其次,作息要規律,衣服要穿足。這件事很簡單,以至於許多人容易忽視,其實冬季保養身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別凍著”。手、足、脖頸等易著涼的地方,可以加些衣物,例如圍巾、長棉襪、手套等等,避免寒氣的侵入。一些年輕人比較在意著裝打扮,冬天也穿比較顯個性的衣服,就容易忽視了這些部位。

  3、可以按揉一些補益陽氣的穴位,比如命門、神闕、關元、足三里等,主要是溫補脾腎。冬季脾胃和腎是比較容易受寒的部位,所以可以透過按揉、艾灸等方法來刺激這些穴位,以達到養生之效。

二月二龍抬頭是幾月幾日 龍抬頭必做的三件事

  二月二被稱為龍抬頭,也是一個習俗,可以根據當地的習俗進行了解,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細節需要我們去注意,在民間有些人對二月二這天是很有講究的,我們也能看看自己的運勢有什麼變化,可以做什麼事情能夠改變自己的運勢,你知道二月二龍抬頭是幾月幾日嗎?龍抬頭必做的三件事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龍抬頭必做的三件事

  【吃龍食】二月二龍抬頭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例如: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名曰“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放龍燈】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二月二禁忌盤點

  1、婦女不得在孃家分娩。在古代重男輕女的社會思想下,在古人看來,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就等於是男方的人。而婦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見血的,產後還會有一些惡露排出體外,所以在古人看來是非常汙穢的事。

  2、忌說“吃醋”,改叫“用忌諱”。在我國中原諸省的方言中,因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層面的含義,到了二月二因為本身這個節日就是喜慶的,所以當時人怕小心眼兒影響吉利,於是就把“忌諱”叫做“醋”,而用忌諱就是吃醋的意思。

  以上是小編對龍抬頭必做的三件事的介紹,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也是為了表達我們在新的一年能夠有好的運氣,希望對你有幫助。

客家年的必做的八件事

  客家年簡介

  客家人過年不只一天,年終年首都計入其中,前後延續在20天以上。一般是以臘月二十五日入年界開始(也有二十三日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後才結束。客家人過年遠勝於其他的節日,具有時間延續長,涉及面廣;投入的人力財力大;節日氣氛特別熱鬧;內容也豐富多彩等特色。

  入年界

  從年二十五“入年界”過小年始至除夕,是過年的準備階段。入年界後,家家戶戶為歡度新年而忙碌。在外地謀生的客家人就要千方百計趕回來與家人團聚,已在家的人自然就不準也不願離家了。此時,一切安排“以過年為中心”,一切與過年無關的活動都暫時停下。從此時起,日期的前面都冠上"年"字,如年二十五、年三十等等,一直到正月十五後才停止。

  在過年這個“節”中,首先的節目是“送灶君”(當然這活動對於信仰基督教的人家來說是沒有的)。年二十五的當天下午或晚上,由家庭主婦在灶臺上擺上清茶、果品,焚香點燭,叩首祈禱,祈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在此之後,客家人要做的事就開始多了,當然不是田地農活之類的重活,而是大掃除,辦年貨之類的活兒。

  磨豆腐,乾魚塘,殺豬、雞、鴨等。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豆腐。豆腐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食物之一,最出名就是釀豆腐。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塘,到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後全部魚塘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塘魚製作菜餚,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後挖取塘泥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洗柚葉澡。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後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汙穢、“窮氣”、“衰氣”洗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後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髒衣服當天要洗滌乾淨。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佈新之意。

    準備年貨

  川糖。龍川、河源、紫金等地出產的一種蔗糖。特點是粘性強,適合做年糕,幾乎每戶要購進上百斤。

  新衣服。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雙新鞋,買一雙新襪。

  年米。一般來說每戶最低限度要備足一個月的口糧,不出“正月”不準響碓。以前沒有碾米機之類的加工機械,全靠人工用礱、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戰三、四天才能完成。

  炒米糕。它的製作過程是:將粘米或糯米煮熟曬成飯幹,然後用沙拌著飯幹在鐵鍋中加熱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著將川糖煎成漿,將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進糖漿中攪勻撈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內鋪平壓實,用刀切成長方形小塊。炒米糕吃起來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愛吃。

  打炒米糕十分講究技術,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漿時要講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塊,而變成散米不中吃。一般來說,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別要注意“火候”。有經驗的人在灶頭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結漿,用竹筷滴一點糖漿於清水中,如已成“松仁點”即可,馬上熄滅鍋底火苗,把炒米放進鍋中不斷攪,用手試一試,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鍋將炒米倒進木框架內鋪平壓實,直到凝結後再用刀切成小塊。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製作比較簡便,先將糯米碾成粉,每鬥糯米配2.5斤川糖。將糖煮成糖液與糯米粉搓均勻,搓越久越鬆軟,搓成粉團後再捏成一個個狀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團,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進油鍋中燒炸,炸成深紅色即可起鍋。過年時將所炸油果蒸軟作為下酒料,這是在新年期間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粉皮。將粘米磨成米漿,配上黃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漿倒進鐵勺內放入油鍋燒炸,直炸至深紅色即可起鍋。炸粉皮吃起來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間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芝麻酥、花生酥。製作方法和打炒米相類似,以芝麻和花生仁為原料,將川糖煎成糊狀再與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攪拌,倒入錫盆內鋪平壓實,切成小方塊。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食物。

  以上幾種年料,每家必備,全由自己加工製作。此外,柑桔、瓜子、餅乾、糖果也不可缺少,這些年料多數要到市場上選購,數量也不多,主要是為了招待賓客。客家人過年的年貨絕大部分是自己動手做的,這些食物透過客家人的製作,成為具有濃厚客家色彩的食物。過年期間,客家人也有忌諱的食物,如酸菜、黴豆腐等,這些食物在平時的確是很受歡迎的“家常菜”,但過年期間,為討吉利,只好暫時“迴避”。

  上述年料,一般到“入年界”(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基本備辦完畢。

  貼門神、春聯

  大年三十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紅”(貼春聯、紅紙和燈籠)表示紅紅火火,新春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茶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 中引《黃帝書》說:上

  古的時候,有神萘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萘,右鬱壟,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茶、鬱壟,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貼門神(對於信仰基督教的教徒來說也是忌諱帖門神的,尤其是那些年紀比較大的教徒,因為在他們心中只允許上帝這個神的存在)、祭祀祖先、準備年飯、守歲、洗平安澡等。而年飯中釀豆腐、“腕子筒”與“長命菜”是客家人少不了的菜。釀豆腐就是在豆腐的中間釀上肉餡,表示釀財釀丁、添丁又發財的意思“腕子筒”就是紅燒豬蹄,這紅燒豬蹄很具特色,不僅肉爛,更是香濃可口,這裡面的配料有的是當地的植物根莖,因此形成的香味獨特;“長命菜”其實就是整隻的雞或整塊的豬肉放進鍋中烹煮,待後再將整個大蘿蔔和整棵的芥菜加進,這裡面的含意很深刻。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進食也還有一番講究。雞頭由長者吃,翅膀給出門的男人吃,讀書的孩子吃雞臂(腿)。一些平時很經常發生的小事情到了這天也會變得很有意義,例如:酒灑倒在桌上被視為發財,碗被摔碎看作會添丁,掉落了筷子當作有食緣……。守歲,也稱點歲火。客家人要用特製的三盞油燈分別點在廳、門、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這將意味來年吉祥平安,萬事亨通。平安澡其實就是在洗澡水(直接煮開的有100攝氏度的水)裡面放些特殊的東西:菊紅、蘆葦根等,等到適度溫度後再洗(放冷水冷卻視為無效)。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於:徑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廠夭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脯兒,就魂靈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貴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茶、鬱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門聯同樣也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萘、鬱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瘤,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後改用紙),寫上了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願的對子。據《宋史·蜀世家》載:蜀後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對春聯。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潮汕人對春聯更是重視,買一副春聯,往往要琢磨很久。 從各家各戶所貼的春聯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其中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勞上進、團結和睦的特點,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廣勤生產五穀豐登,善治家六畜興旺"等等。潮汕對聯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傳說,林大欽早年曾當過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初一日,東家夫人過生日,請來先生撰寫春聯、壽聯。只見林大欽提筆沾墨,不假思索便寫出此聯。

  在潮汕的春聯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上或谷簟、福龕上貼著斗大的一個"春"字。"春"字在這裡有兩層含義:一層表示春回大地,永珍更新;一層巧借"春"與"存"潮音的相諧,表示年年有餘的良好願望。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魚,諧音"餘"有異曲伺工之妙。

    迎財神,放鞭飽

  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於夜時分拜財神。按說,臘月二十四日諸神上天,人間的諸路神仙都上天"彙報工作"去了。

  但人們寧願相信財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間,會在這新春腳步來臨之際將財氣送到人間

  所以各家各戶要在這時候拜祭。於是,子夜鐘響,鞭炮喧天,煙霧嫋嫋,彷彿是一團團瑞雲祥氣,再有那"財神到"的吆喊聲,更給這子夜增添了不少熱鬧。關於鞭炮,不少書已經有過詳細介紹,它原來是人們用來避邪法災的。《荊楚歲時記》中載:"正月一已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魈惡鬼。"宗懍所載,似乎是承西漢東方朔的《神異經·西荒經》之說: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灸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火樸)而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此雖人形而變化,然亦鬼魅之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東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麼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種動物而已,後代人以訛傳訛,於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法災的功能。不過,隨著落後意識的逐漸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經很少包含驅鬼成分,而僅僅是為節日增添歡樂氣氛罷了。而伴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許多大中小城市都開始在節日禁燃鞭炮了。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年三十和年初一,晚上睡覺時最好把壓歲錢用利是封裝著(錢多錢少無所謂),放在枕頭下面,表示新的一年利利是是。

  拜年,送"大吉"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係,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物件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裡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裡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照睡(守歲)

  年夜飯後,全家人圍坐在火爐旁邊,拉家常,聊未來,談天說地,一直聊到五更天明,迎來新歲。人們在辭舊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來,稱為“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守歲的目的是祈求長命。因為是整晚不睡,人們要打起精神強坐,所以在北方俗語中稱為“熬年”。民間為了阻止人們除夕睡覺,還形成了一種禁忌,說如果這晚睡覺,第二年身體就不好。守歲是為了強固身體,延年益壽。在古代守歲還是為父母或老人祈壽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堅持守歲。從古迄今人們一直將守歲作為辭舊迎新的重要過程。守歲是對舊歲的辭別與對新年的守望。

  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歲火起源於古代驅邪的需要:民間曾經流傳著年獸的說法,說有一個名叫“年”的怪獸,經常在除夕夜出來吃人。因為年獸害怕紅色的燈火,所以人們在門口掛上紅燈籠,在庭院點燃紅紅的火焰,這樣就保證了家人的安全。

  這則民間傳說表達了人們在時間變換中的緊張與不安定的感覺,所以人們以熱鬧的燈火驅走黑暗,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除夕守歲,除了歲火外還有“燃燈照歲”的習俗,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明朝人過除夕,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摜春盛(挑禮盒)

  春節期間,潮汕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盛 "(春,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盛")。

  大年初一,孃家要給出嫁的女兒送禮。過去,這些禮物總是裝在一對大春盛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著送去。大舅子來到時,親家要殺雞宰鵝,熱情款待,民間俗語所謂"阿舅來,掠雞臺",說的就是這種風俗。大舅子送來的禮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還得有數十節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兒生活節節高的意思。禮物的豐儉程度由孃家經濟情況決定,但一般是:剛出嫁的女兒禮物要備得豐盛一點,不然會被親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當了婆婆的,就不那麼講究了。女兒家收到這些東西,便分送給親戚鄰里、這形成了潮汕春節習俗中的一大特色。春節裡,鞭飽聲噼噼啪啪,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還有不少老太婆,提著花籃,託著紅盤,挨家挨戶於門外高喊:"xx阿姆,下物食(大媽,送點心來了)。"因為各家各戶都有媳婦,故此,各家各戶都必須出動。從這一風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親鄰睦裡的風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會按戶分送。

  但是,嫁出去的女兒在這一天不能回孃家。初一回孃家,俗以為對孃家不利。

  家庭賭博

  春節間的娛樂活動很多,如遊神、遊鑼鼓、標旗和猜謎等。 值得一談的是,春節期間以"賭"為樂的習俗。春節期間,大家都休息,兜裡也都有錢。大街小巷七,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人圍著賭博。更多的是"家庭賭場"往往是一家老小圍聚一桌,由家長做莊,其他人押注,賭個夭翻地覆,但最終是"肥水不流別家田",因而有的是歡樂,沒有真正賭博時的緊張和擔心。尤其是勞碌一年,難得有歡樂機會的家庭主婦們,更樂意趁此機會玩一玩。大多數家庭只賭一晚便不再賭了,只是舊俗不改罷了。但有的人也可能由此而引起賭興,真賭下去,弄得"幾家歡樂幾家愁"。

  今天,賭是犯法的,不能以此取樂,要徹底改變這一惡習。

    回孃家(食日晝)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來,年前臘月二 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諸神都在這一天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行為的善惡。正月初四這天,再回到下界來繼續監督人們,於是家家戶戶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臨。迎神時,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雞、魚、豬頭,如果經濟不允許,也可免去,但是一盤米、一盤紅糖卻少不了。因為奉上白米千盤,意謂新年五穀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禮畢,便燃放爆竹,這時神靈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有趣的是,在諸路神仙上天的這段日子,各鄉村的廟字還不能忘了上供。為什麼神靈上天了還要上供呢?因為上天的僅僅是各路神靈的"領導"他們的手下還在"堅守崗位"呢!誰勤於祭拜;誰偷懶,他們會一一登記在案。

    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語言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場的人就得馬上說上兩句吉祥的順口溜(如"缶(瓷器)開嘴,大富貴"等)來彌補。這一天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忌灑水、掃地、倒垃圾,這叫做"聚財"。因為潮汕 人在這一天,往往將水、士視作"財氣",將垃圾、糞便視為"肥水",灑掃、傾倒垃圾,唯恐把"財氣"掃走、倒掉。與此同時,潮汕人在除夕將大小水缸裝滿之後,就舉行封井儀式。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開簸箕,因為人們往往將水視作財水,一揭開簸箕用水,豈不意味著財氣外流?近年來由於用上了自來水,往往是這裡在舉行封井祭神,那裡卻擰開水龍頭,讓水嘩嘩直流。因此,蓋井禁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認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擇。同時, 忌該天理髮,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髮同辦喪事聯絡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藥。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春節十大禁忌 春節的十

  導讀:春節到了,我們總有一些禁忌需要特別注意,尤其是整個春節期間,每一天都有各種各樣的禁忌,若是不小心觸犯了,那麼新的一年裡可能會發生晦氣的事情哦。那麼,春節十大禁忌是什麼?春節必做的十件事又是什麼呢?和小編一起去查詢瞭解下吧。   春節十大禁忌   一、三十晚別亂串門   大年三十晚上串門在以前是禁忌, ...

十二生肖春節後上班

  時光飛逝,轉眼間春節已過,上班的日子也來臨啦。都說新的一年就會有新的運勢,但是有時候運勢也是要靠自己創造出來的呢。那麼,春節後上班有哪些你不得不做之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鄭博士說風水一起來看一下,十二生肖春節後上班必做的事吧。十二生肖春節後上班必做的事屬鼠:屬鼠的人2014年衝太歲,奔波勞碌,事業多變 ...

年末十二星座 抓緊時間還有兩個月了!

  最近嗅到秋天濃烈的味道了,那麼2016年也將結束。   年末,最適宜做的一件事,肯定是反思。反思過去一年自己的“所作所為”。你也許會問自己:“過去十個月,我做了自己今年想做的所有事情了嗎?”如果答案是NO,也不要太尷尬,你又不是一個人。   畢竟還有兩個多月嘛,請抓緊時間嘗試些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白羊 ...

處女座睡前

  必做事件:準備明天工作   為何而做:不打沒準備的仗   內心念叨:絕對不能出一絲差錯   處女座是十二星座當中數一數二的工作狂,他們可不喜歡讓各種沒來由的情感影響自己的情緒。每天朝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緊鑼密鼓地工作,無疑是最能讓他們覺得充實又興奮的事情了。   他們的工作量是驚人的,在處女座眼中,根本就沒有 ...

處女座上床前

  處女座上床前必做的事   必做事件:準備明天工作   為何而做:不打沒準備的仗   內心念叨:絕對不能出一絲差錯   處女座是十二星座當中數一數二的工作狂,他們可不喜歡讓各種沒來由的情感影響自己的情緒。每天朝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緊鑼密鼓地工作,無疑是最能讓他們覺得充實又興奮的事情了。   他們的工作量是驚人的 ...

水瓶座上床前

  水瓶座上床前必做的事   必做事件:聽首小樂曲   為何而做:當做催眠曲   內心念叨:要把生活藝術化,才會快樂   水瓶座是十二星座當中最富有藝術氣息的一個了,對於音樂、文學、繪畫這種相對抽象而又感性的藝術,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思考,甚至許多時候,會因為思考得太多,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

鬼節不能的26 鬼節千萬不能幹的

  鬼節不能做的26件事 鬼節千萬不能幹的事   1、忌半夜晾衣服   溼衣服容易讓遊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裡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2、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