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病夏治三伏貼,使用時間一般是夏季的三伏天(就是夏至以後),因為此時天氣炎熱、溫度高,相對而言陽氣充足,補陽散寒的中藥藉助充足的陽氣,可以起到更好的助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冬季寒病具有很好的預防發作、積極治療的作用。
2、三伏貼是一種膏藥,也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預防醫學手段。三伏貼療結合了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1、冬病夏治三伏貼,使用時間一般是夏季的三伏天(就是夏至以後),因為此時天氣炎熱、溫度高,相對而言陽氣充足,補陽散寒的中藥藉助充足的陽氣,可以起到更好的助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冬季寒病具有很好的預防發作、積極治療的作用。
2、三伏貼是一種膏藥,也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預防醫學手段。三伏貼療結合了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聽過三伏貼,透過在夏天貼在一些特定的穴位,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而除了三伏貼之外,寒冷的冬天也有三九貼,同樣也可以有治療疾病的效果?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三伏貼先民在大自然的觀察中,認為一年中最炎熟的時期,三伏分別是指「初伏、中伏、末伏」是三個時段。「初伏」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至第四個庚日的前一天,為期十天。
「中伏」為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可能為十天或二十天。
「末伏」為立秋俊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 日的前一天,為期十天。
每年,三伏貼的日子大概落在每年國曆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三伏貼』是中醫利用一年之中最熱的這段時間,投以溫藥溫貼穴位,利用大自然 熱的天氣再給予溫熟的藥物穴貼,去除身體內累積的寒氣。
穴貼的穴道也會因人而異,如果是鼻子過敏、氛喘等呼吸道的問題,會選擇貼肺經的穴道;如果有長期消化 不良,腸胃虛弱的病患,會選擇貼在脾胃兩經的穴道;如果有痛經、腰膝痠軟,則會選擇脾腎兩經的穴道。
一年之中還有一個時段稱為三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期,這段期間身體有寒證患者,如遇過敏性鼻炎、氛喘、慢性支 氣管炎等就會容易發作,這時使用溫藥敷貼穴位, 可以降低冬季的複發率。
三九天分 別為「一九、二九、三九」三個日子,從冬至的次日算起,第一個九日為「一九」,第 二個九日為「二九」第三個九日為「三 九」。這時敷貼穴道我們我們稱為『三九貼』。每年的『三九天』大概落在每年的十 二月下旬到一月中旬這段時間。
所以身體有寒氛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 血液迴圈疾病都可以藉由每年最熟的三伏天,以及每年最冷的三九天這兩個時間,給予溫藥穴貼,治療『寒』引起的疾病。
一個療程大約貼三到四次,每一次約間隔七天,每年的冬天、夏天可以各貼一個療程。每次敷貼穴位的特間大概是四小時,因為藥物溫熱性質比較強,所以不宜敷貼太久,敷貼的時間也因每個人體質不同、皮膚厚薄程度不 同而有差異,小兒的皮膚比較薄,如果在穴敷的過程,覺得皮膚太過溫熱也可以提早取下來,免造成皮膚紅腫、發癢?甚至灼傷,如果有皮膚遇敏、熱性體質、正在感冒者, 不宜使用三伏貼。 三伏貼需要貼幾年才有效呢?其依據 每涸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而有不同的解答,如果寒性體質不明顯的,可能只需貼2~4個療程;如果屬於較嚴重的寒性體質可能就 至少要5個療程以上。富然如果平時喜喝冰冷、吹冷氣、洗冷水澡,可能都會延長需要治療的時間。
三伏天冬病夏治是什麼意思
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透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
原理: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洩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覆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透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中藥穴位貼敷,現代研究發現,藥物貼敷後可使區域性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改善周圍組織營養。藥物透過表皮細胞間隙並經皮膚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進入人體血液迴圈而發揮明顯的藥理效應。另外,透過神經反射激發機體的調節作用,使其產生抗體,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還可能透過神經一體液的作用而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功能。
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據穴位的主治病證,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進行藥物貼敷、藥物注射、艾灸、埋線、刮痧、拔罐,或內服藥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療措施為三伏天的藥物穴位貼敷(即天灸療法,常採用具有溫通功效的中藥組方製成貼敷藥物),因其療效明顯、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無明顯副作用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經歷代中醫學家的反覆實踐發現,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療效顯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為末伏。根據具體的病證選用不同的穴位,分別於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以機體自我感覺可以耐受為度,但一般不超過24小時。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病證選用不同的穴位,同時可配合辨證施治的中藥內服等治療措施,冬病夏治的療程最好連續應用3——5年。
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覆感冒等。
2、風溼免疫性疾病
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溼性關節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兒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6、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凍瘡、硬皮病等。
7、婦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經、經行洩瀉、不孕症等
8、其他
陽虛型體質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