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立春幾個節氣+冬至到立春萬物逐漸復甦
冬至到立春幾個節氣 冬至到立春萬物逐漸復甦
冬至到立春幾個節氣 冬至到立春萬物逐漸復甦
冬至過後是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結束,然後從立春重新開始。
據稱,因為夏至陰氣起,故不賀。而冬至陽氣起,萬物復甦,故值得一賀。冬至到立春萬物逐漸復甦,是一個陽氣逐漸升騰的過程。
“冬至”作為一個民俗節日,是古代民間的一個大節,其重要地位僅次於春節,因此有“亞歲”之稱,有“冬至大如年”之地位。
直到晚清,坊間在冬至節裡的規定動作,還有賀冬、祭天、祭祖、迎神、辟邪等環節,甚至連官方都參與其中。而在食俗上,南北方也有著不同的傳統。
《燕京歲時記·冬至》中稱,這一天,百官呈遞賀表。民間惟食餛飩而已。京師諺曰:“冬至餛飩,夏至麵(面)”。《帝京歲時紀勝》,也對冬至的賀冬、祭祀、食俗有過記載。文中述稱,長至,南郊大祀……百官進表朝賀,為國大典。紳耆庶士,奔走往來,家置一簿,題名滿幅。
宋朝晏殊寫有《奉和聖制冬至》詩,雲:吉序冠三正,民時協順成。歲穰千畝實,氣爽六符平。肆樂遵年律,迎長藹頌聲。雲濃燕雁度,雪霽楚蘭榮。異域梯航集,諸侯篚貢盈。堯仁敷萬有,同此一陽生。
前文提及的“餛飩”,世間傳言是塞外叫渾氏、屯氏的兩人所為。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但此說被認為有牽強附會之嫌。若確如傳言稱,由二氏為之,則何者為餛何者為飩呢?由此,此說乃膠柱鼓瑟。
看來,北方冬至吃餛飩,也只是一面之詞,有待商榷。
到了明朝,此俗也因受社會變革的影響而有所變化了。傳稱,自正統己巳(1449)之變,此禮頓廢。但在京仕宦流寓極多,尚皆拜賀。除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來獻祭。此舉被認為是“冬至餛飩夏至麵(面)”的遺韻或是變形。
據《西湖遊覽志》載,先前的杭州,仍有賀冬、祭祀的遺風相傳,冬至稱“亞歲”,官府民間各相慶賀,如“元旦”之儀。在吳中之地,還有“肥冬瘦年”之盛。此外,熬赤豆粥也是此節中的食俗之一。
【湖南冬至諺語】
冬至沒打霜,夏至幹長江。
冬至毛毛雨,夏至漲大水。
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山東冬至諺語】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冬至陰天,來年春旱。
冬至無雨一冬晴。
【山西冬至諺語】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
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
【湖北冬至諺語】
晴冬至,年必雨。
冬至有霜年有雪。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幾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季節氣裡的第四個。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起源於中國人的陰、陽觀念。陰、陽象徵生命的平衡與協調,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正是“陰”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與此同時,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時刻,只因“陽”的光明與溫暖將會逐漸取締“陰”的極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個協調及和諧的歡樂時刻。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為什麼冬至既是節日又是節氣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屬於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冬至這一天很多地區都非常重視,會以拜神祭祖,辦宴席,吃薑飯、水餃、湯圓、羊肉湯、包子等美食來慶祝。
冬至還被稱為什麼節:四時八節、冬節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冬至就是四時八節之一。
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在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日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日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清嘉錄》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而且古時候漂泊在外的遊子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冬至是傳統節日嗎:是的
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社日節(農曆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其中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當中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 冬至節氣的知識
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幾個節氣 冬至節氣的知識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個節氣。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二十四節氣。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迴圈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關於冬至節氣的知識:冬至起源
冬至起源於中國人的陰、陽觀念。陰、陽象徵生命的平衡與協調,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正是“陰”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與此同時,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時刻,只因“陽”的光明與溫暖將會逐漸取締“陰”的極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個協調及和諧的歡樂時刻。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關於冬至節氣的知識:冬至習俗活動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史記·孝武本紀》:“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國內部分地區一直延續著此習俗。
關於冬至節氣的知識:冬至養生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屬寒性體質,因此,日常中應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處於生理週期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頸、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觀而減少衣物,一旦受涼,容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損害健康。
2、堅持晚間泡腳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因此,多泡腳可有效幫助女性保暖。但泡腳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保健養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適量進補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4、注意養肝護肝
對於女性,肝臟這個器官有著額外的重要作用。中醫認為,女性肝為主,有疏通經血之用。因此,一旦傷肝,女性就會出現婦科方面的問題。所以,女性要注意養肝、護肝,不可動怒。日常應多吃養肝食物,如菠菜、芹菜等。
冬至是冬天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什麼的關鍵節氣
冬至是冬天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冬天的第4個節氣,是24節氣的第22個。
冬至的意思是什麼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時,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 ...
2020冬至是什麼節氣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2020冬至是什麼節氣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 ...
立春是春季的第幾個節氣 有什麼象徵
立春是春季的第幾個節氣 有什麼象徵
立春是春季的第幾個節氣:第一個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 ...
2021冬至是什麼節氣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2021冬至是什麼節氣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 ...
冬至是第幾個節氣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
二 ...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有幾個節氣 立春和驚蟄的介紹
我國有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並且有很多與之相關的諺語。其中“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就是一句關於立春和驚蟄的天氣諺語。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而驚蟄則是第三個節氣,這兩個節氣同屬於春季,象徵著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有幾個節氣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是我國民間流傳的諺語。 ...
立冬和冬至是兩個節氣嗎
立冬和冬至是兩個節氣。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立冬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立冬,“立”即開始的意思,表示冬季的開始。冬至,表示冬天到了。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