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南半球的白晝範圍最大,因為白晝這一面向南半球傾斜得更多了,北半球的白晝範圍則變得最小,北極圈以內會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內會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是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北半球則反之 。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南半球的白晝範圍最大,因為白晝這一面向南半球傾斜得更多了,北半球的白晝範圍則變得最小,北極圈以內會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內會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是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北半球則反之 。
1、10月8日這天位於秋分日(9月23日前後)與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迴歸線移動,即知識點位於南半球,北半球的晝夜長短的情況是晝短夜長。
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的平面約成66.5°的固定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在南北極圈以內,甚至會出現“極晝”和“極夜”現象。
春分是晝夜平分嗎 春分的晝夜長短情況是什麼
春分當天,全球幾乎晝夜平分。
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之後,北極附近開始極晝,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範圍漸大。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農曆書中記載“鬥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春分通常特指太陽視黃經位於0°的時刻,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前後(公曆約為3月19日——22日期間)。
在時間段上也指太陽位於黃經0°和15°之間的位置,即從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時段,公曆 則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
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關於晝夜的計算:
1、利用相鄰的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計算。
在光照圖上,一般只均勻地給出幾條經線,用360°除以圖中經線間隔數,即可得到相鄰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再根據晝弧所跨越的經線間隔,計算出晝弧所跨越的經度數,用該經度數乘以1/15就是該地的晝長。
2、利用晝弧與夜弧的比值計算。
晝弧與夜弧的比值可由晝弧與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若求出:晝弧/放弧=a,則晝長=24/(1+1/a)。
3、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時計算。
計算地方時,一般不考慮地表的地形起伏、地球的橢圓形狀以及大氣散射作用對晝長的影響,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時間間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時為A,則該地的晝長=2×|12-A|。
4、利用對稱緯度計算。
不同半球緯度數相同的兩條緯線,晝夜長短恰好互補。即某緯度的晝長(夜長)等於與之緯度數相同的另一條緯線的夜長(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