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福州冬至習俗有哪些?

  節氣冬至的來臨意味著一年的尾聲就將過去,就要開始迎來新的氣象,所以這天不僅僅是一個節氣更是我們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南方的福建福州地區自古就流傳下來許多有關冬節這天的傳統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福州的人民很早就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節正值寒冬,天氣總是晴天,所以在冬至到來的前些日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用石磨加工冬至粉(福州方言叫“冬至擦”)的習慣。這種糯米粉一般是按糯米與晚米7:3或8:2比例搭配(視糯米質量好壞而定),磨前用水浸漬3~4天,每天換水,據說只有這樣以後煮團團時湯水才不容易糊。

  通常在下午把米漿磨好,放在布袋裡,上面用石磨壓住,經過幾小時就基本擠幹;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圍在一起,把溼的糯米粉瓣成一塊塊、攤開,放在竹製的簸箕上,利用冬至前的晴天連曬幾天,待其乾透後,收藏在乾燥的器皿中,待來年想吃時取一些出來加工成團團、“撥隆細”(福州方言)、元宵等。

  在冬至那天一大早,家家戶戶都有做“撥隆細”,也叫“米時”,是將煮熟的團團(大的)從鍋裡撈出後,倒在炒過的黃豆磨的粉、炒過的黑芝麻、白糖等蘸料中來回打滾。因為團團本身沒有什麼味道,蘸黃豆粉、黑芝麻和白糖的調料後即成了一道甜食。

  在福州,冬至和拗九節一樣,也是“孝順節”。民間傳說,曾有一名男子上山砍柴,受傷後被母猩猩所救,被逼成親,後來還生了個兒子。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帶著兒子逃回山下。兒子哭鬧著要母親,因為母親喜歡吃“撥隆細”,便在冬至這天,把煮熟的米時(方言讀音為“細”)粘在門板上。母親尋著香味而來,母子團聚。

  這個“孝子尋獸母”的故事曾經流傳甚廣。直到現在,不少福州人在冬至節一早,都會端上一大碗剛剛打滾好的“撥隆細”,和一小鍋煮好的團團(鹹味的),擺上碗筷,點上香和蠟燭,在祖宗牌位前供奉。

  有的家人在冬至前夜還有製作小湯丸(桂圓大小),加入各種香料;在寒冷的冬夜裡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剛煮好的湯丸,寓意一家團圓。

  伴隨著冬至的供奉祖宗,在福州還有不少關於冬至的兒歌,如“搓米時齊搓搓,依媽疼依哥,依哥有老婆,依弟單身哥”。

  由於冬至期間多為晴天,氣候比較乾燥,所以也是一年中自家釀造紅酒的最佳時機。在冬至前放入壇中可大大減少紅酒變酸或長黴菌的可能。

  民間就冬至還有一種習俗,即人如果在冬至過後逝世,在寫訃告時年齡可以加上一歲,而不必等到來年,尤其逝者年齡在“上壽”節點。

莆田冬至習俗有哪些

  福建莆田,因歷史上地處淺海和沼澤地帶,蒲草滋生而得名。莆田臨海,每一個臨海地區都有著自己不一樣的地方特色,莆田也不例外。“莆仙戲”,“繪畫之鄉”都是屬於莆田的區域文化。莆田在節慶方面也有著很多不一樣的風俗和習慣,今天就來一起看看福建文化中莆田的冬至習俗吧。

  冬至搓丸子,是莆仙的風俗。傳說古時候山裡有個叫順安的人,因家境貧寒,平日靠打工養活母親和自己,眼看順安已年過三十了,但還未娶妻,母親的心裡十分著急,便因此憂愁得神經都錯亂了。

  順安到處求醫問藥,可是始終無法醫好母親的病。順安是個孝子,為了讓母親換換口味。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親十分愛吃,順安掌握了母親的脾氣,天天把丸子插在門上、窗上和牆上,十多年沒有間斷過。順安的母親去世後,人們為學習順安孝順母親的美德,在冬至節時,也將丸子貼在門窗兩旁,以教育後代子孫學習順安愛老敬老的精神。

  冬至的前一夜,莆仙人叫“冬至暝”。這天傍晚,家家戶戶的廳堂上紅燭通明,在一個大簸箕(俗叫“大笠弧”)裡擺上“果嶽”桔子,供上筷子一副(十雙)和生薑、板糖各一大塊,桔子上插“三春”,同時點燃一對紅燭。然後關上大門,全家人圍在“大笠弧”四周,開始“搓丸仔”。家庭主婦把糯米粉和水在“大笠弧”上推壓均勻,使其粘結。這時,全家人把它搓成龍眼那樣大的“丸仔”,祝願全家團圓,五穀豐收,六畜興旺。

  有的還捏上一些元寶、聚寶盆、小狗等,寓“運氣好,狗仔銜元寶(來)”的吉利之意;有的搓成只有豆粒大小的“(飼)喜鵲丸”(俗叫“客鳥丸”)。全家人圍在一起,邊搓“丸仔”邊聊天,其樂融融,臉上充滿喜氣和幸福。

  丸子搓好後,要點著夜明燈,把丸子、生薑、板糖、紅筷子等一起擺在廚房灶公前過夜。因為冬至日的夜晚最長,小孩子愛吃丸子,常耐不住到天亮。所以莆仙有“愛吃丸子天不亮”的諺語。冬至節一大早,便把丸子放進鍋裡,煮熟後,撈進碗裡,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時,還適量切幾片生薑和少量板糖放進鍋裡,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按莆仙民間風俗,只有祭禮祖先之後,全家才能開始吃丸子。

  同時還要把“丸仔”粘在門框上,預祝來年糧食有餘;把“客鳥丸”放在屋頂上,待喜鵲前來爭食時,噪聲譁然,俗叫“報喜”。吃飽後,全家人開始帶上煮熟的丸仔、水果、“十味”(葷素各十小碟)、香、貢銀等祭品出門為祖先掃墓,掃墓儀式十分隆重。據莆田風俗,如果逝者是在清明節前下葬的就掃清明節,其後的就是冬至節。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冬至各地有哪些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9 16:16: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下一頁 冬至習俗:北方吃餃子,南方煮湯圓。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到了記得要吃餃子哦!有一句民謠是這麼說的,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要說這冬至可是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吃網帶你看看各地冬至都有什麼習俗。

  餛飩

  蘇州人過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老蘇州”們回到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撲騰),“金鍊條”(粉條)、“如意菜”(黃豆芽)、“吃有餘”(魚)等,形色相似,處處滲透著姑蘇傳統節慶的喜氣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區盛產稻米,用糯米粉製成各種糕團更是當地頗具特色和最常見的點心。圓圓的冬至團更是席間的必備點心,據說在蘇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撐腰糕,三月青糰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餡糰子,六月二十四謝灶團,七月豇豆糕,八月餈團,九月初九重陽糕,十月蘿蔔團,十一月冬至團,十二月桂花豬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點心,新一年又來臨。

  據說,蘇州人冬至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是廣泛流傳於吳地的民間俗語。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啟動大進補,也形成了秋後食羊肉的最高峰。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興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書羊肉店的老闆透露,冬至裡他的羊肉店可賣出八隻羊,對食者而言,無論是燒、燜、燉、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補身體,實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1 2 下一頁 相關搜尋:冬至 習俗


冬至快到了 江蘇各地冬至習俗哪些

  自古民間有“冬至一陽生”之說,認為這一天是吉祥的好日子,因此對這一節令十分重視。每個地方在都有自己特有的冬至習俗,最主要表現在飲食上,下面就一起看看江蘇人冬至節應該怎麼過?   無錫   無錫人對冬至這個節氣是非常重視的,民間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之說。冬至的前一天稱“冬至夜”,無 ...

冬至習俗哪些

  1、祭祖,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2、吃燒臘與姜飯,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 ...

202x年冬至是農曆哪一天 冬至這天哪些傳統習俗

  2022年冬至是農曆哪一天?   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九,星期四。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大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

立春習俗哪些

  立春與屬相   現在的農曆,過去稱為夏曆,相傳創始於夏代,商、周、秦代雖有變化,也與立春無關;而從漢武帝開始,明令以夏曆正月初一為新年,沿用至今,再沒有改變過(只有完善與精確)。   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說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 ...

除夕習俗哪些

  名稱解釋   “跳火群 /tiǎu-hé-gún/”只是按閩南語音譯成漢字。至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膽猜測是:本來是從“火堆”上跳過去,但必須進屋到達“天公燈”才算完成一趟,接著又返回來,再跳,所以就成了“群”了。   活動路線:下圖以俺厝為例,畫出“跳火群”的一般路線。   儀式過程   ① ...

春節的習俗哪些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 ...

中東旅遊禁忌哪些?英國旅遊的習俗哪些

  1交通全告停止的安息日   在安息日,耶路撒冷市內的一切交通機關,全都停止工作,飯店也悉數關門。這一天,觀光客最好勿搭車前往正統猶太教徒的居住區。否則,那些猶太教徒會怒不可遏地向車上的人投擲石頭。   2莫誇獎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和阿拉伯諸國之間的糾紛層出不窮。宗教上的原因,是造成這種糾紛的根源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