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們位於北半球,所以冬至日時日影是最長的。因為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對於北半球而言此時是全年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且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而正午太陽高度角與日影長度直接相關,太陽高度角越小則日影越長。
由於我們位於北半球,所以冬至日時日影是最長的。因為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對於北半球而言此時是全年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且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而正午太陽高度角與日影長度直接相關,太陽高度角越小則日影越長。
日短。冬至節氣起源於春秋時期,盛於唐宋時期,相沿至今。我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從而測定出冬至的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晝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晝會逐漸變長,各地氣候進入最寒冷的階段,即人們常說的“進九”。立冬的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日~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移栽油菜,南部地區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此時,空氣乾燥,土壤中含水較少,應注意防火工作。
1、夏至(6月22日)是白天時間最長,冬至(12月22日)是白天時間最短。
2、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左右。
3、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太陽黃經達270度時,冬至節氣開始。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
4、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執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