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塞》這首詩的意思
秦漢以來,明月還是那樣照著關塞,
離家萬里遠征,將士至今仍沒有回還。
如果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還在,
便不會讓胡人的軍隊越過陰山。
王昌齡的邊塞詩或抒發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充滿了殺敵衛國的熱情;或描寫長期征戰懷鄉思親的“邊愁”,流露出對統治階級的不滿。
2、賞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出塞這首詩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希望任人唯賢,早日平息邊塞戰事,讓百姓早日過上安定的生活意願。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
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前出塞詩,是杜甫的一組組詩,一共九首,集中描述了一個士兵從軍西北邊疆的艱難歷程和複雜感情,尖銳地諷刺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不義戰爭。這九首連章體的組詩,“借古題寫時事,深悉人情,兼明大義”,主題鮮明,內容集中,而且在藝術表現上也有許多獨特之處。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出塞這首詩的主題是表達了詩人希望任人唯賢,早日平息邊塞戰事,讓百姓早日過上安定的生活意願。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
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 ...
《出塞》這首詩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是千古名句,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的愛國憂民的思想。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 ...
王之渙的《塞下曲》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盧綸的《塞下曲》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詩描寫了威武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面,千營軍士的一同回應,正表現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 ...
塞下曲的譯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詩人盧綸的組詩作品,每一首 ...
1、《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透過對西湖美景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即將離去的依依不捨之情。它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林子方是詩人的好友,這首詩寫於林子方即將去福州任職之時,作者在淨慈寺這個地方友人送別。
2、這首詩的一二兩句,用了“畢竟”兩個字突出了西湖的六月的美景與其他季節的不同,吸引了讀者的興趣,讓人 ...
1、登飛來峰這首詩的意思: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昇。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2、原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3、《登飛來峰》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 ...
1、《清明》古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意思是:在江南的清明時節,總是細雨紛紛,飄飄灑灑,在路上疲於奔波的行人一個個都情緒低落,神魂散亂。詢問當地人哪裡有酒家,牧童抬起手遠遠地的指向杏花村。
2、全詩原文如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