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鐵製刀具切過菜和水果之後容易生鏽,但如果切完後就把刀放在淘米水中,則可避免生鏽;
2、菜刀使用後,把它放在熱水中浸泡一下,再抹點生油或以薑片塗抹,都可以防止生鏽;
3、用完菜刀後,必須用清潔的抹布擦乾刀上的水分和汙物,特別是切過帶有腥味、鹹味的原料時,如鹹菜、酸菜等,更要用清水沖洗乾淨;
4、切過生魚、肉、禽的刀最好用開水燙一下,以避免寄生蟲的汙染。 菜刀用完後應掛在刀架上,避免因接觸到其他物品而受到汙染。
1、鐵製刀具切過菜和水果之後容易生鏽,但如果切完後就把刀放在淘米水中,則可避免生鏽;
2、菜刀使用後,把它放在熱水中浸泡一下,再抹點生油或以薑片塗抹,都可以防止生鏽;
3、用完菜刀後,必須用清潔的抹布擦乾刀上的水分和汙物,特別是切過帶有腥味、鹹味的原料時,如鹹菜、酸菜等,更要用清水沖洗乾淨;
4、切過生魚、肉、禽的刀最好用開水燙一下,以避免寄生蟲的汙染。 菜刀用完後應掛在刀架上,避免因接觸到其他物品而受到汙染。
1、用茶葉渣防鏽
茶葉本身含有茶多寧,具有抗氧化作用,還含有很多礦物元素,如鎂、鈷、鐵、錳、鋁、鈉、鋅、銅等,從而可以很好的防鏽,刀劍受潮很容易出現鏽斑,很難去除。你可用裝有茶葉渣的紗布包擦拭刀身,便能防止刀劍生鏽,此法可以短時間放置刀劍。
2、用淘米水防鏽
將刀劍清洗乾淨後,浸入濃度較高的淘米水中,就能防止它們較快地生出鏽斑,因為淘米水中含有較多的澱粉,由於澱粉具有還原性,可以吸收空氣或水中的氧氣,淘米水會為其增添一層保護膜。延緩這些氧氣對鋼鐵產生腐蝕,但是隨著時間延長,澱粉被氧化、酸化,這時的淘米水的防鏽能力將大大降低,此方法得常用,不適合長時間放置刀劍。
3、用不鏽鋼拋光蠟防鏽
因為不鏽鋼拋光蠟本身含有許多油脂和蠟,可以有效防水,阻隔刀身與氧氣的接觸,所以效果非常好。用打磨機換上綠麻輪或者油麻輪,磨幾下拋光蠟,放置到刀身上,使其打磨均勻,反覆幾次,就大功告成了,打磨完畢的刀劍,相當於做了鏡面處理,非常的光亮。
刀杆節是騰衝傈僳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相傳源於明正統年間;當時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駛三徵麓兒王尚書到騰越帶領人民安邊設卡,團結民族兄弟共同對敵,深得傈僳族的信賴和敬仰。王回朝後被奸臣所害,為紀念他抗敵安邊的功績,傈僳族便在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上刀山、下火海”活動,激勵後列繼成先輩的光榮傳統,保家衛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傈僳族刀杆節得到發掘和弘揚;影響迅速擴大,聲播海內外。除先後到保山、大理、玉溪、昆明等地表演外,還到過海南、浙江、山東、遼寧等地表演,並參加了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和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表演。2000年5月,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紅河杯”全國少數民族體育精品展播。9月,又赴河北石家莊參加石家莊“雲南民族文化節”表演。在石家莊市及河北周邊地區引起了強烈的反向。
傈僳族能歌善舞,幾乎人人能唱、個個會跳,曲不離口,弦不離手。主要舞蹈有跳嘎和三絃舞兩種。跳嘎是溶歌舞為一體的文藝形式,喜慶、喪葬和起房蓋屋必跳此舞。隊形為嘎頭(領隊)領舞、領唱的集體圓圈舞,邊唱邊跳,無樂器伴奏。唱詞一般是祖輩流傳的、具有特定含義的敘事長詩。三絃舞以小三絃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它樂器還有竹笛、口弦、決列等,隊形可橫、可縱;也可成圓圈。每逢春節或刀杆節,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沐浴盛裝,跳節起舞。三絃舞動作矯健有力,活潑多變,既熱情奔放,又深沉穩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1]
刀杆節由來
“刀杆節”,是雲南邊陲輪馬山一帶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時間是農曆二月初八。刀杆節的來由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朝時候,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來邊疆安邊設卡。工尚書到職後,體察邊民的疾苦,積極幫助傈僳族人民發展生產,使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受到傈傈族人民的愛戴。後來,王尚書遭奸臣的誣告,被調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塵宴上,王尚書被奸臣用毒酒害死。當這個不幸的訊息傳到傈僳山寨時,氣得人們摩拳擦掌,為了給王尚書報仇。傈僳族人民決定將五尚書遇害的二月初八定為操練武功的日子。
在傈僳族中,“刀杆節”的習俗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相傳,明代外族入侵雲南邊疆,朝廷派出兵部尚書王 驥帶兵前往禦敵。王驥到達滇西北後,依靠當地傈僳人民團結戰鬥,很快地驅逐了入侵者。二月初八,王驥奉旨回京,不幸在途中被奸臣害死。為了紀念這位反抗外 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戰鬥中犧牲的人,傈僳族人民決定將這一天作為“刀杆節”,由此沿襲,逐漸形成一種傳統 的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