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軌道理論又稱分子軌道法或MO法,1932年由美國化學家密立根及德國物理學家洪特提出。是現代共價鍵理論之一。
它的要點是:從分子的整體性來討論分子的結構,認為原子形成分子後,電子不再屬於個別的原子軌道,而是屬於整個分子的分子軌道,分子軌道是多中心。分子軌道由原子軌道組合而成,形成分子軌道時遵從能量近似原則、對稱性一致原則、最大重疊原則,即通常說的成鍵三原則。在分子中電子填充分子軌道的原則也服從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
分子軌道理論又稱分子軌道法或MO法,1932年由美國化學家密立根及德國物理學家洪特提出。是現代共價鍵理論之一。
它的要點是:從分子的整體性來討論分子的結構,認為原子形成分子後,電子不再屬於個別的原子軌道,而是屬於整個分子的分子軌道,分子軌道是多中心。分子軌道由原子軌道組合而成,形成分子軌道時遵從能量近似原則、對稱性一致原則、最大重疊原則,即通常說的成鍵三原則。在分子中電子填充分子軌道的原則也服從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
VB法中認為電子隸屬於原子,存在於特定的原子軌道上,原子軌道與原子軌道形成價鍵,原子間只有價鍵電子存在共用或偏移。MO法認為電子隸屬於整個分子,為原子所共有,存在於由原子軌道線性組合的分子軌道上。一般來說,VB法理論較為成熟,易於理解,更加形象,但有很多不足:而MO法雖然涉及的計算較為複雜,但能很好的解釋一些例如分子磁性、電環化反應等問題。
分子軌道理論,也稱MO理論,是一種化學鍵理論,是處理雙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結構的一種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學鍵理論的重要內容。
分子軌道理論的要點:
1、原子在形成分子時,所有電子都有貢獻,分子中的電子不再從屬於某個原子,而是在整個分子空間範圍內運動;
2、分子軌道可以由分子中原子軌道波函式的線性組合而得到;
3、原子軌道線性組合的原則即對稱性匹配原則,能量近似原則和軌道最大重疊原則;
4、電子在分子軌道中的排布遵守原子軌道電子排布的同樣原則,即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Hund規則;
5、在分子軌道理論中,用鍵級表示鍵的牢固程度。鍵級的定義是,鍵級等於成鍵軌道上的電子數減去 反鍵軌道上的電子數的差的一半,鍵級也可以是分數。一般鍵級愈高,鍵愈穩定,鍵級為零,則表明原子不可能結合成分子,鍵級越小,鍵長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