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禮:
1、出處:《莊子·漁父》;
2、釋義: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係;
3、反義詞:和衷共濟、自甘雌伏等;
4、近義詞: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等。
解釋:原指賓主相見,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現在用來指雙方平起平坐,實力相當,可以抗衡。
出處:莊周《莊子》: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中性詞。
例句:在雜文方面,沒有人可以與魯迅分庭抗禮。
近義詞: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義詞:和衷共濟、自甘雌伏。
不對,應該是固步自封。
釋義: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
出處:《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彷彿,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近義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反義詞:標新立異、日新月異。
例句: 即使獲得了一點成績,你也不可驕傲自滿,固步自封。
分庭抗禮
釋義: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係。出 處《莊子·漁父》:“萬乖之主;千乖之君;見天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之容。”
例句:在雜文方面,沒有人可以與魯迅分庭抗禮。 ...
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滿得意的樣子。一般作謂語、定語以及狀語。
典故:西漢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排擠竇嬰,竇嬰稱病回家。吳、楚七國叛亂,漢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去平定叛亂。竇嬰對皇帝所賜的金銀很不在意,平定叛亂後,竇嬰被封為魏其侯。竇太后改變陳見想讓他出任丞相,漢景帝認為他在沾沾自喜就作罷。
造 ...
沒有不憫賜教這個成語,只有不吝賜教。
不吝賜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見,希望給予指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出自魯迅《兩地書》:“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
近義詞:不吝指教、洗耳恭聽、多多指教。
反義詞:驕傲自滿、頤指氣使、趾高氣揚、盛氣凌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 ...
1、兩全其美
釋義:做一件事圓滿地照顧到兩個方面,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
出處:明朝馮夢龍的《醒世恆言》。
近義詞:一箭雙鵰、一舉兩得。
反義詞: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造句:鼓勵農民養豬,既可以活躍市場,又可以發家致富,真是兩全其美的事。
2、十全十美
釋義:指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
抗庭禮組個成語為:分庭抗禮。
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係。
分庭抗禮的近義詞:
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權力平等。
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壞。形容水平相當。
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
和衷共濟:是指同心協 ...
1、正確形式為:答非所問。
2、解釋: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3、出處: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4、近義詞:文不對題。
5、反義詞:對答如流。
6、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指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7、造句:考 ...
念念不捨的意思: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時刻思念,永不忘記。
這個成語出自梁啟超的《節本明儒學案·忠憲高景逸先生攀龍》。原句是:“立坐食息,念念不捨。”
梁啟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