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不同。“分辨”是指把兩個以上的人或事物區分開,有分析辨別的意思,如:“多年的經驗使他一下子分辨出哪件玉器是假的。”而“分辯”指為消除所受的指責而進行解釋、說明,與“辯解”意思相同,如:小明分辯說:這件事不是我乾的;
2、理解上不同。分辨,透過觀察,調查等手段分析一件事物的真偽,好壞等。 分辯,透過語言論證自己的論點(未必是正確的論點);
3、象形字不同。辯:用言辭來解釋。所以中間是言字旁。辨:用眼睛來辨別。
1、意思不同。“分辨”是指把兩個以上的人或事物區分開,有分析辨別的意思,如:“多年的經驗使他一下子分辨出哪件玉器是假的。”而“分辯”指為消除所受的指責而進行解釋、說明,與“辯解”意思相同,如:小明分辯說:這件事不是我乾的;
2、理解上不同。分辨,透過觀察,調查等手段分析一件事物的真偽,好壞等。 分辯,透過語言論證自己的論點(未必是正確的論點);
3、象形字不同。辯:用言辭來解釋。所以中間是言字旁。辨:用眼睛來辨別。
1、意思不同。zhidao“分辨”是指把兩個以上的人或事物區分開,有分析辨別的意思,如:“多年的經驗使他一下子分辨出哪件玉器是假的。”而“分辯”指為消除所受的指責而進行解釋、說明,與“辯解”意思相同,如:小明分辯說:這件事不是我乾的;
2、理解上不同。分辨,透過觀察,調查等手段分析一件事物的真偽,好壞等。 分辯,透過語言論證自己的論點(未必是正確的論點);
3、象形字不同。辯:用言辭來解釋。所以中間是言字旁。辨:用眼睛來辨別。
在南方,我們都知道過小年是臘月二十三,人們還維持著一些傳統的習俗,並且持續流傳下去。南方過小年的日子大多都是一樣的,但是在江浙滬一帶,過小年的日子卻跟南方不太一樣,比如上海。那麼你知道上海過小年是幾號嗎?跟南方有什麼不同呢?
農曆臘月二十四(民間祭灶日),也就是1月21日。上海等江南一帶的“小年”通常是指大年夜的前一天,當天並無特別講究;而民間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比北方地區晚一天,但隨著城市生活的加快,上海人如今仍保持祭灶習俗的已不多。
釋出於2012年01月18日
據《新聞晨報》報道,今天是臘月二十四,也是江浙滬一帶的祭灶日,各家準備粽子糖、糯米糰等給灶王爺送“糖衣炮彈”,這也意味著從今天開始,江南民間正式進入春節的各種準備和慶祝活動。昨日微博平臺上,各地網友圍繞“祭灶”和“小年”熱鬧地交流展現了南北習俗的差異,記者也藉機採訪了民俗專家解讀上海的祭灶日。
“小年”說法南北不同
關於祭灶日,北方民間俗稱“小年”,有“二十三糖瓜粘”一說,意思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前去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年的功過,上天憑其所奏來選擇降禍福於各家。人們用麥芽糖做成“糖瓜”,認為這樣可以讓灶王爺的嘴變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又有用糖粘住嘴不讓其多說之意,以期來年風調雨順,天降吉祥。
昨日微博上,各地網友你一言我一語讓“小年”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今天小年兒跟家人吃完晚飯”、“小年,聚會完了吃湯圓”,小年團聚是不少地區的習俗。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家餃子的照片,還有網友表示剛剛在樓下放了鞭炮。
但上海民俗專家薛理勇昨日對記者表示,上海等江南一帶的“小年”通常是指大年夜的前一天,當天並無特別講究;而民間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比北方地區晚一天,但隨著城市生活的加快,上海人如今仍保持祭灶習俗的已不多。
上海祭灶流行又甜又粘的食品
薛理勇介紹風俗說,灶王爺有兩個職責,一是當家庭保護神,庇佑家庭成員安康;二是充當“紀律檢查委員”,負責監督人們的言行。在上海,祭灶日這天的傳統食物是粽子糖、麥芽糖和糯米糰子,又甜又粘的“糖衣炮彈”,讓灶王爺只說好話。
此外,上海地區的祭灶食物還和方言諧音有關。比如,臘月二十四習慣吃地慄(也叫荸薺、馬蹄),上海話裡“地”和“甜”同音,故地慄諧音代表甜,讓灶王爺多說好話;茨菰(也作“慈菇”)的“茨”在滬語裡和“是”同音,因此茨菰也是上海人祭灶時的傳統食物,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只會說“是是是”。
與南方不同,北方地區除了在臘月二十三吃糖瓜外,還喜歡吃餃子,有“送客餃子接風面”之意,還有的地方要吃火燒。儘管祭灶時間和食物南北不同,但其用意和期許都是一樣的。
薛理勇補充道,上海人在臘月二十四祭灶後,二十五就迎來了大掃除,掃去舊年灰塵以迎接新年;而二十六是上海人的結婚吉日,因為臘月二十四送走灶王爺後,暫時沒人對家庭成員進行監督,可以做些“出格”的事,而結婚時的鬧洞房、喝醉酒等“出格行為”恰好適宜在這時候進行。
看來,上海的小年習俗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在說法和時間上跟南方有些不太一樣,這應該是地域文化所產生的差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