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科技發明有: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臺;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製出了無線電通訊裝置。
19世紀的科技發明有: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臺;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製出了無線電通訊裝置。
1832年,俄國外交家希林在當時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電磁感應理論的啟發下,製作出了用電流計指標偏轉來接收資訊的電報機;1837年6月,英國青年庫克獲得了第一個電報發明專利權。他製作的電報機首先在鐵路上獲得應用。不過,這種方式很不方便和實用,無法投入真正的實用階段。歷史到了這關鍵的時候,彷彿停頓了下來,還得等待一個畫家來解決。美國畫家莫爾斯在1832年旅歐學習途中,開始對這種新生的技術發生了興趣,經過3年的鑽研之後,在1835年,第一臺電報機問世。
21世紀中國的科技成就有載人航天、蛟龍號探索深海、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超級計算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三代核電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國產大飛機C919、無人駕駛、3D列印、刷臉支付、智慧家居等。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生升空,開啟了全球化量子通訊、空間量子物理學和量子引力實驗檢驗的大門。
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全名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被認為在未來10至20年內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整合研製的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在世界科考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