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即。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意為:放縱懶散就不能振奮精神,急躁冒險不能陶冶性情。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
分不清是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中國成語。意謂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語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唐太宗)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釋義: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
明:明辨是非。
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
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
1、意思是迷惘。
2、出處:孔子《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釋義: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便會對思想有害.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1、對人處事要懷著一顆善心,要親近有仁德的良師益友。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出自《弟子規》
2、小故事:三國時期,有一個叫董遇的人,從小家裡很窮,他必須整日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識很淵博,人們都很佩服他。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聽了,告訴他們說:學習 ...
1、思而不學則殆的“殆”釋義:迷惑。
2、原文全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
聞過則改: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就立即改正。
舉例: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傑出帝王,尤以兼聽納諫著稱。然而,當大臣們諫諍言詞激烈,有切膚之痛時,太宗有時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想文過飾非、充耳不聞。但太宗畢竟有過人的雅量和氣度,以國家社稷為重,聞過則改。 ...
1、這句話的意思是:道路險阻而又漫長,但是走的話就會到達目的地;如果可以堅持不懈,那麼美好的未來就值得期待。
2、出自《荀子·修身》,指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聖人、君子、還是士,要達到完滿的境界,必須不休不輟。而深明法度真義,是修身的基礎,依法度行事才能體現出修養的魅力。
3、同時強調禮與師 ...
第三者責任險(簡稱三責險),全稱:商業第三者責任保險。是指被保險人允許的合格駕駛員在使用被保險車輛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的直接損失,依法應當由被保險人支付的賠償金額,保險人會按照保險合同中的有關規定給予賠償。同時,若經保險公司書面同意,被保險人因此發生仲裁或訴訟費用的,由保險公 ...
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原句: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意思是: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正規化。出自《道德經》。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 ...
1、“好問則裕,自用則小”中“好問”是多問的意思,“裕”是足、豐富的意思。“自用”是自以為是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遇事多問的人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人會使自己知識貧乏。
2、這兩句話出處是《尚書 仲虺之詰》原文是“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