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范仲淹兩歲的時候父親逝世,為了生活,母親再嫁帶他到了朱家。朱家沒錢給范仲淹讀書,范仲淹就一個人來到一所寺院,一邊幹活,一邊苦讀。常常讀到夜深,困就用冷水洗臉,吃飽不易。只好煮一碗粥,等到冷凝的時候,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用鹹菜來下肚子。一天,一位同學來探訪范仲淹,看見范仲淹生活那麼艱苦,學習卻那麼用功,心裡很是感動,回家告知了父親,而後同學就叫父親去給范仲淹送好飯好菜。過了些天,那位同學又去看望范仲淹,發現給范仲淹的飯菜卻放在地上原地不動,都快發黴了。於是,那位同學就責備道:你不吃這些食物
1、《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2、這篇文章透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3、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譯文: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發奮苦讀,有時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讀書、勉勵自己,每餐不吃兩種以上的葷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剛夠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范仲淹(989至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寫給其好友滕宗諒,即文中所說的“滕子京”。
滕宗諒,字子京,北宋時河南洛陽人,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為世人所知,岳陽樓的雙公祠中有范仲淹與滕子京的雕像。滕子京一生仕途坎坷,屢貶屢謫,歷經磨難,最高官職只是宮廷中“圖書館長”,與范仲淹不是同一官位層次上人,也稱不上文學家,但其為人 ...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微斯人,吾誰與歸。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之名。 ...
1、原文: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2、翻譯:范仲淹兩歲的時候 ...
1、文言文翻譯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作為自己的責任,發奮苦讀,有時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做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讀書、勉勵自己, ...
1、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
2、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主詞”。著作為《范文正公集》。 ...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活動有方,五臟自和;
6、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
7、家貧志不移,貪讀如飢渴;
8、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9、登斯樓 ...
范仲淹和李清照均為宋朝。區別在於范仲淹是北宋,李清照生活的時代處於南北兩宋興亡交際之際。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他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