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劉伯溫是不是諸葛亮的徒弟

劉伯溫比諸葛亮誰厲害

  劉伯溫和諸葛亮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沒在同樣的歷史條件、環境下比拼過,客觀的來說,比誰更厲害是沒有意義的。

  劉伯溫: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施德政、得民心是劉伯溫治國思想的核心,也是建功立業的思想理論依據,民本思想是劉伯溫德政的出發點,不僅具有政治性,而且還有經濟性,是統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針,並透過生產實踐和一生的親民行動為表率。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較高的認可,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歷史故事:劉伯溫挖諸葛亮墓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些話語在我們的印象中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瞭解的,這些話其實就是劉伯溫所講的,而劉伯溫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傳奇的人物,你對劉伯溫挖諸葛亮墳墓的故事有了解嗎?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隨從,坐著八抬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臺階。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臥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抬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臥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不想堂堂蜀國丞相只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眾。

  劉伯溫話音剛落,隨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傢伙,將碑擊作三截。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劉伯溫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素稱諸葛亮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

  劉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命隨人擦去灰塵汙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驀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裡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

  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正在為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溼透了貼身衣衫。

  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

  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著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床下放著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抬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著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裡暗暗叫苦。

  劉伯溫伯溫一向心比天高,膽比天大,一輩子打仗只勝不敗,謀事只好不壞。今日孔明面前領教,自感低矮三尺,膽怯三分,見諸葛亮預知自己有難,料定風雲不測,禍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轉睛地看了一會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嘆日:“人生各有志,報國各有途,風雨各有歷,壽歲各有終。該死不得活,該活死不得。”隨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禮,然後慢步走出大門上轎啟程。走過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陣猶豫,忽又犯了尋思。忙問:“從這兒到沙丘鎮路程多遠?”轎伕答道:“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八十來裡。”伯溫眉頭一皺,掀起轎簾探出頭來將手一揮:“調過頭來先向東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個大圓圈,繞過沙丘鎮。”轎伕遵命行事,一路默默無語。

  伯溫一行多走數十里路程,遠遠避開沙丘鎮,踏上了迴歸京都的驛道。在橫穿一條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時,遇見東西兩群頑童各自佔領一個沙丘戲耍對打。東沙丘一邊布是八卦陣勢,西沙丘一邊擺是長蛇陣圖。彼此拋石揚礫,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殺。“東沙丘勝嘍!西沙丘敗嘍!”伯溫一聽沙丘二字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覺天旋地轉,頭昏目眩。立即停馬住轎,吩咐左右:“吾師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過沙丘鎮,逃不脫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無怨,願留數語以誡後人。”

  隨從拿出筆墨,伯溫書曰:“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眾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

  伯溫寫到此處將筆一撂,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隨人掩面慟哭,大放悲聲。趕快披白掛孝,購棺裝殮,連夜租車僱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嘆:“大人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傑。跟隨太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飽受風霜。其功其勞,國人皆知,天地盡曉。所憾秉性強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灘落此不幸。大人臨死悟出自己一生之過,留下金石真言誨誡後人,實是明者之為智者之舉,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千秋。”

  伯溫靈柩回京,隆重祭奠,歸葬故里。並將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廣佈都城鄉村。舉國上下家家有冊人人奉讀,翁嫗能背子囡成誦。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劉伯溫是不是諸葛亮的徒弟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劉基(1311年-1375年),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諸葛亮比劉基年齡大1130歲,劉基出生時,諸葛亮已去世1077年,所以劉伯溫不是諸葛亮的徒弟。


諸葛亮相隔多少朝代

  相隔朝代有: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明。   人物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散文家、發明家。徐州琅琊陽都人。諸葛亮青年時耕讀於荊州襄陽城郊,地方上稱其臥龍,臥龍先生。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元末明 ...

張良諸葛亮三人之比較

  1、文學才華。文學才華方面以諸葛亮為最,作品有《出師表》《隆中對》《誡子書》《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戰》等。   2、政治才華。政治才華方面也以諸葛亮為最,他是三國時期最出色的政治家,從尚未出茅廬就幫劉備制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到以自己傑出的外交才能幫助劉備、孫權結成反操聯盟,再到幫助劉備霸主巴蜀,再 ...

諸葛亮墳的是怎麼死的

  劉基,字伯溫,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劉基卻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謙讓,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但即便如此,由於他嫉惡如仇,敢於直言,不久便得罪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並逐漸失去朱元璋信任。   當時甌、閩間有一條狹長的地域叫談洋,該地區是鹽販、盜賊聚集的地方,方國珍便從這起 ...

神機妙算

  1、神機妙算劉伯溫第一集劇情:劉伯溫,浙江青田人,官任明朝御史中丞,作為言官之首,他嚴懲貪腐,令貪贓枉法者聞之色變,眾多關於劉伯溫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3、一日朱元璋派劉伯溫前往前朝大都順天府,說是讓他去看看有何土木工程可動,該拆的拆、該建的建。劉伯溫心裡明白,朱元璋是怕那地方具有帝王之氣,冒出個 ...

簡介

  1、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2、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 ...

怎麼死的

  1、病逝的。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   2、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 ...

洪武大案裡有沒有

  洪武四大案分別是:洪武九年空印案,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   劉伯溫病逝於洪武八年,很明顯沒有涉案。不過,劉伯溫在世時候,由他領銜的浙東集團與李善長領銜的淮西集團黨爭厲害。據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劉伯溫,是被李善長的代理人胡惟庸下毒死的,甚至劉基後人也有遭殃。武宗正德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