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國君王。
主要事蹟:東漢靈帝末年,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漢末政治舞臺。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公元二零八年與孫權將周瑜等大勝曹操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奪取漢中擊退曹操後,劉備於公元二一九年七月自立為漢中王。公元二二一年,時曹丕已於去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讓皇帝位,時蜀中又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劉
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國君王。
主要事蹟:東漢靈帝末年,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漢末政治舞臺。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公元二零八年與孫權將周瑜等大勝曹操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奪取漢中擊退曹操後,劉備於公元二一九年七月自立為漢中王。公元二二一年,時曹丕已於去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讓皇帝位,時蜀中又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劉
人物介紹:劉備,出生於161年,卒於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章武三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對他的想法:劉備是一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的人。
孫中山生於1866年11月12日,逝世於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後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孫中山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為政治和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