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字由來。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裡,光武帝劉秀出生在洛陽的行宮裡,這座行宮原是接待皇帝用的,因為妻子臨產沒有合適的地方,劉欽讓妻子住進了行宮。據說,劉秀降生之時,紅光照徹行宮;
2、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年少時只是個沒落皇族,曾經去長安求學時在街上看到執金吾走過,場面甚是壯觀,於是做了一篇文章:“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劉秀登基為皇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派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大破赤眉。事後,劉秀下詔獎之,說應當論功行賞,以表戰功。
劉秀 劉秀雖然“性勤於嫁穡”,但素有大志“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劉秀和撫養他長大的叔父劉良一樣,謙遜低調。經常有人嘲笑劉秀胸無大志,如劉秀的親哥劉演就曾經嘲笑過,劉秀也不解釋,繼續低頭幹活!很少有人能看出劉秀的遠大理想來,李通就是其中不多的一個人。
李通的父親李守喜歡研究星象,是王莽的卿師。李通對星象也頗有研究,聽到過民間的說法“劉氏復興,李氏為輔”,就一直記在心上,這句話也非常符合李通的理想,李通就是想做個建功立業的功臣。李通看出劉演劉秀胸有大才,禮賢下士,就聯絡上了劉秀,鼓動劉秀走上了武裝起義的道路。
言歸正傳,讓我們來看看有關劉秀的幾件事。
劉秀聽了李通的鼓吹後,正式起義反抗王莽。起義是冒很大風險的,起義失敗是要株連九族!劉演起義時,當時很多人特別害怕,怕牽連到自己,都躲起來,罵劉演要殺大家。後來看見劉秀都操起傢伙來了,大家才覺得心安,說忠厚老實的劉秀都造反了。
王莽大軍壓境,劉秀非常冷靜,自己帶領了一千多人在離敵人四五里遠的地方紮營,王莽手下的大將嚴尤、王邑也派了幾千士兵來挑戰,劉秀身先士卒,親手殺了幾十個人!有勇有謀,沉著冷靜。別的將領說“劉秀很膽小,今天見到強大的敵人反而勇敢起來,真是奇怪!大家一起來幫助劉秀將軍吧!”這些將領眼拙啊,劉秀從來沒膽小過,只是劉秀很低調!不輕易出手,使得一些大老粗以為劉秀一直很膽小!後來劉秀帶領敢死隊從水路進攻敵人,出其不意,一下子把嚴尤、王邑軍隊的陣勢打亂!創造了戰機,使得義軍獲得了勝利!以少勝多!
這兩件事說明劉秀一直很低調!低調得讓很多人看不出來!當有別人誤解劉秀時,劉秀也不解釋!就像有句話說的“理想就像是內褲”,劉秀幾乎不露內褲給別人看!
同時,劉秀目光遠大,善於處理長遠利益和目前利益。
當面對強大的敵人時,大部分將領都很害怕,想帶著搶來的錢財分散開來!在這關鍵時候,劉秀出來說話了“如果我們的軍隊失敗了,你們還能獨善其身嗎?你們的老婆孩子搶來的錢還屬於你們嗎?應當同心協力對付強大的敵人,這才唯一的出路”。於是劉秀給大家策劃守城的方案,最後獲得了成功。
還有一件事是劉秀剛起兵造反時,因為分贓不均,劉氏分到的財物太多,引起別人的仇恨。是劉秀及時組織劉家宗室的人把財物拿出來,散發給大家,這才平息了大家的不滿!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早期經歷
外戚專權,新莽篡政
西漢自漢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成帝之時,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朝政大權,加之漢成帝昏聵不堪,極為寵信趙氏姐妹,從而形成了“趙氏亂於內,外家擅於朝”的局面。到了哀帝之時,面對著天下洶洶、民怨鼎沸
的局面,不得不演出了一場“再受命”的鬧劇,不久便草草收場。天下大亂的徵兆已經顯現。哀帝駕崩後,一個千年來難以蓋棺定論的人物—王莽登上了歷史舞臺。
王莽歷經“安漢公”、“攝皇帝”,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再次重演。西漢初始元年,即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西漢在歷經214年的統治後終於滅亡。
沒落皇族,亂世起兵
建國伊始,建興帝王莽便著手解決前朝所遺留下來的大量社會問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莽改制”。在王莽的諸多改革措施中,“王田令”與“私屬令”是最核心的內容,其出臺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徹底解決自西漢後期以來的土地兼併問題與奴婢問題。西漢後期,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而淪為奴婢,這也大大加劇了社會的動盪。王莽的改制確實是有其進步性的一面,近代的一些史學大家如胡適等皆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王莽的改制也有其過激、過快和嚴重違背客觀規律的一面,王莽力圖在一夜之間依靠國家法令就改變沿襲已久的封建土地私有制,這必然會導致社會更大的動盪。最終,王莽的改制以失敗而告終,本來就極為尖銳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的一脈,尤其是到了西漢後期,劉氏皇族的子孫遍佈天下。《漢書·平帝紀》載:“宗室子,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可見,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族後裔的數量是何等的龐大。劉秀的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陽,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這裡,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故三國時代的曹植曾言:“漢之二祖(即指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俱起於布衣”(《金樓子》卷四《立言篇》)。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慎的態度以觀時局。據《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和謹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後劉縯、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局。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古老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去世
劉秀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間,多次釋出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併郡縣,精簡官員。結果,裁併四百餘縣,官員十置其一。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秀統一中國後,厭武事,不言軍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透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歷代評價
班固:“於時之亂,生民幾亡,鬼神泯絕,壑無完柩,郛罔遺室,原野厭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秦、項之災猶不克半,書契已來未之或紀也。”
馬援:“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每接燕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張純:“興於匹庶,盪滌天下,誅鋤暴亂,興繼祖宗。”
劉莊:“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
劉傑:“帝英勇明斷,折棰笞寇之言至是驗矣,豈在窮兵黷武以逞哉?斯民世祀而不忘,固宜。恭惟聖朝海宇寧謐,桴鼓不驚,居者無輸饋之勞,行者無征戰之苦。昔之變亂服色,晝戰夕糒;今其子孫飽食暖衣,耕田鑿井,熙熙皞皞,不知帝力之何有,顧不勝歡。”
曹植:“夫世祖體乾靈之休德,稟貞和之純精,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懿才。其為德也,聰達而多識,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樂施而愛人。值陽九無妄之世,遭炎光厄會之運。殷爾雷發,赫然神舉。用武略以攘暴,興義兵以掃殘。神光前驅,威風先逝。軍未出於南京,莽已弊於西都。夫當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湧。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鹹鴟視狼顧,虎超龍驤。光武秉朱光之巨鉞,震赫斯之隆怒,其盪滌兇穢,剿除醜類,若順迅風而縱烈火,曬白日而掃朝雲也。爾乃廟勝而後動眾,計定而後行師。故攻無不陷之壘,戰無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歸心聖德。量力則勢微,論輔則力劣。卒能握乾圖之休徵,應五百之顯期。立不刊之遐跡,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詩書載其勳懿。故曰光武其優也。”
諸葛亮:“曹子建論光武:將則難比於韓、周,謀臣則不敵良、平。時人談者,亦以為然。吾以此言誠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誣一代之俊異。何哉?追觀光武二十八將,下及馬援之徒,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曩時。所以張、陳特顯於前者,乃自高帝動多疏闊,故良、平得廣於忠信,彭、勃得橫行於外。語有‘曲突徙薪為彼人,焦頭爛額為上客’,此言雖小,有似二祖之時也。光武神略計較,生於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於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而已。光武上將非減於韓、周,謀臣非劣於良、平,原其光武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爛之功耳。”
薛瑩:“寬博容納,計慮如神。”“十數年間,掃除群兇,清復海內,豈非天人之所輔贊哉?”“皆有冀於非望,然考其聰明仁勇,自無光武儔也。”
王泰來:“光武天錫義勇,神運機智,戡定禍亂,削平天下,海內蒙恩,德至渥也。”
司馬彪:“至於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憑焉。發跡於昆陽,以數千屠百萬,非膽智之主,孰能堪之?”“號稱中興,雖初興者,無以加之矣。”“中國既定,柔遠以德,愛慎人命,下及至賤,武功既抗,文德術修。”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袁山松:“數年之間,廓清四海,雖曰中興,與夫始創業者,庸有異乎,誠哉馬生之言,固已寥廓大度,同符高祖。又等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一人之體,其殆於周,故能享有神器,據乎萬乘之上矣。”
李世民:“朕觀古先撥亂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李靖:“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於高祖遠矣。”
司馬光:“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光武帝劉秀是東漢開國之君,也是漢朝復興之君,為漢朝延續了200年江山。劉秀能夠成功開創帝業,不僅是因為他寬仁聖明,還因為他運氣奇好。他這種匪夷所思的運氣,讓現代人戲謔他來自另一個世界,稱他為“位面之子”。 ...
劉欽,漢朝宗室,是漢高祖劉邦的七世孫、長沙定王劉發的玄孫、舂陵節侯劉買的曾孫、劉外之孫、劉回之子,漢光武帝劉秀的父親。在西漢末年擔任陳留郡濟陽縣令、南頓縣令。娶樊重之女樊嫻都,生劉縯、劉仲、劉秀。公元3年劉欽去世,當時劉秀才九歲,被叔父劉良撫養。
劉秀,即漢光武帝,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中國東漢王朝 ...
1、劉徹和劉秀最近一代的共同祖先是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而光武帝劉秀則是漢景帝劉啟第六子、長沙王劉發的五世孫。
2、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而漢光武帝劉秀是透過推翻王莽政權成為東漢開國皇帝的。
3、雖然劉徹和劉秀兩人分屬不同的朝代,但他們之間確實是存在一定的關係,因為他們 ...
兩人不分伯仲。
1、宋高宗趙構,生於1107年6月21日卒於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趙構生於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同年賜名趙構,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不久晉封康王,1127年即靖康二年金兵擄徽、欽 ...
劉秀相仿以前朝代出現的明君,嚴格自律,從不恣意放肆,豪華奢侈。不好飲酒,不喜聽音樂,不貪戀錢財。劉秀對外表現出一種慷慨大度,平易親和的氣質,他的這種對自己和對大臣們的嚴格要求,令東漢初年逐漸開始有了興盛之勢。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創者,在其執政期間,開創了光武中興的大好形勢,為東漢後來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因為劉 ...
劉秀出生於公元前5年,57年去世,即漢光武帝於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 ,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 ...
劉秀是劉徹哥哥的後人。漢光武帝劉秀是漢景帝第七子長沙王劉發的後人。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字文叔,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新朝末年,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