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貴族後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劉邦是沛縣小混混,是平頭百姓一個。然而,兩個人較量的結局是:劉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華橫溢,他們君臣攜手,同心同德,最終打敗了兵多將廣、不可一世的項羽。作為對手,項羽完全未能意識到劉邦的強大。他孤傲自負、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終於兵敗垓下,自刎於烏江。
項羽是貴族後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劉邦是沛縣小混混,是平頭百姓一個。然而,兩個人較量的結局是:劉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華橫溢,他們君臣攜手,同心同德,最終打敗了兵多將廣、不可一世的項羽。作為對手,項羽完全未能意識到劉邦的強大。他孤傲自負、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終於兵敗垓下,自刎於烏江。
劉邦:劉邦的執行力、控制力比較強,有辦法把中間的阻礙打掉,拿捏輕重,掌握緩急。他清楚哪一些東西必須現在做,哪一些東西可以遲點再做,哪一些東西可以授權給別人做,哪一些東西必須親自做,透過這些手段逐漸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劉邦多謀機詐,很講策略。對項羽極表臣服恭順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痺、迷惑對方的作用,這些都表現了劉邦見風使舵,善於玩弄手腕的性格。
項羽:項羽的執行力、控制能力就比劉邦差很多,不僅不能夠控制整個局面,甚至連自己的脾氣跟情緒都沒有辦法控制好。項羽身邊謀士范增足智多謀,但在緊要關頭,卻對他的意見不予理睬。而項羽聽了項伯的話後,卻不假思索,馬上許諾,隨便改變既定的決策,表現了他為人頭腦簡單而又剛愎自用。項羽的理想經常在變,對理想的堅持度和忠誠度不夠。
同朝為臣,互為兄弟。並肩作戰,滅秦。分封為王,爭奪天下,敵人。
1、同朝為臣,互為兄弟。始項梁和范增擁立了楚懷王的孫子做懷王,劉邦曾經投靠楚,跟項羽共事征討秦軍。二人曾為兄弟,都是楚的將領。
2、並肩作戰,滅秦。約定誰先進入關中打進咸陽誰就是王,結果劉邦先攻入咸陽,故而有了鴻門宴。
3、分封為王,爭奪天下,敵人。劉邦被封為漢王,但實力同項羽相距甚遠,為了消除項羽對自己的懷疑,劉邦在從關中到漢中的過程中將棧道全部焚燬,在漢中招兵買馬,拜韓信為將軍,營造修復棧道的假象,實際上襲擊陳倉,這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由來,後來二人對峙於滎陽。劉邦佔據敖倉同項羽展開拉鋸消耗戰,蕭何在關中謀劃發展招兵買馬,使劉邦軍得到源源不斷地補充,項羽苦於建都彭城今徐州,補給線過長並且受到彭越的騷擾,缺兵少糧。無奈暫時同劉邦約定停戰,打算返回彭城補給。劉邦接受張良建議,追擊項羽,便有了後來的“四面楚歌”和烏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