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做人的道理,然後努力去踐行,就能夠接近仁義的境界。
2、【出自】:語出《禮記·中庸》
3、【原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4、【釋義】:喜歡研究學問的,就接近智慧了,能夠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麼是羞恥就接近勇了。 (知恥者,能拒絕羞恥事,不做羞恥事,諸惡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厲,為所當為,眾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1、知道做人的道理,然後努力去踐行,就能夠接近仁義的境界。
2、【出自】:語出《禮記·中庸》
3、【原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4、【釋義】:喜歡研究學問的,就接近智慧了,能夠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麼是羞恥就接近勇了。 (知恥者,能拒絕羞恥事,不做羞恥事,諸惡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厲,為所當為,眾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1、意思是無論何事都竭盡所能去做的人,離仁者也就不遠了。
2、“力行而近乎仁”出自:《禮記·中庸》
3、原文: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4、翻譯:”努力學習就接近明智了,盡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恥就接近剛勇了。“知道了這三條,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國家天下的方法了。
1、對人處事要懷著一顆善心,要親近有仁德的良師益友。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出自《弟子規》
2、小故事:三國時期,有一個叫董遇的人,從小家裡很窮,他必須整日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識很淵博,人們都很佩服他。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聽了,告訴他們說:學習要利用‘三餘’,‘三餘’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為一年之餘;晚上為一天之餘;雨天為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董遇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他是透過利用空閒時間學習提高自己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