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描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叫做動作描寫。
二、作用:
1、體現人物的身份、地位;
2、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程序;
3、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4、推動情節的發展。
三、特點:
動作描寫貴在確切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動態,而肖像、表情等描寫則主要是描繪人物的靜態。如果能靈活自如地將多種描寫手法綜合起來使用,以動襯靜,以靜顯動,人物形象就可以真正達到“越來越活潑,越實在”的境地了。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程序,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1、語言要能顯示人物的身份,職業,地位,經歷;
2、語言描寫要能夠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
3、語言描寫要性格化。要在描摹語態,敘寫對話過程中表現出“這一個”的個性特徵來;
4、語言描寫還應用來預示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或透過語言描寫介紹環境或時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議論以深化主題,使語言描寫成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描寫是把描寫物件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物件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物件,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不同點如下:
1、音樂表達效果:表達聽覺藝術。音樂講求即興效果,其演奏過程即作品本身。比如唱歌或演奏樂器,音樂是動態的,重視過程。
2、美術表達效果:表達視覺藝術。一件美術作品的魅力表達效果為恆久的美以及創作者心理變化過程。 ...
1、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也許時間是一種解藥,也是我現在所服下的毒藥。
2、我會發著呆然後忘記你,接著緊緊閉上眼,想著那一天會有人代替,讓我不再想念你。
3、一直髮抖的手捂住眼睛,過了好半天才緩緩地慢慢地移開,她什麼話都不說好像一把尖銳的刀直刺進 ...
動作神態描寫的作用如下:
動作描寫:透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這種方法對刻畫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現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神態描寫專指臉部表情,描寫時要用表示表情、神態的詞語。例如:哭喪著臉,專注的神情等。神態描寫指臉上的表情,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 ...
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裡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等。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漁家傲》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詞作。這是一首反映宋朝西北邊境軍旅生活的詞。上闋描繪荒涼的秋景,以顯示邊地生活 ...
1、她只覺得心煩意亂,痛苦難堪;向前走一步,心裡也更緊張一步,彷彿全身的血液一下子都注人了心裡似的,煎熬得忍受不住。
2、繁華的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群等待歸家的人兒在站牌前焦急地遠望著回家的公交。
3、秋風瑟瑟,撲面而來,夜涼如水,我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望著不遠處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心裡焦急的如 ...
1、她立刻剁了剁腳,地板差點兒被她踩碎,又大聲吼叫。
2、他怒睜著眼,額角的青筋隨著呼呼的粗氣一鼓一張。
3、他的叫聲差點把天花板震動。
4、他憤怒的臉扭曲成暴怒的獅子:溫文爾雅慣了的面龐,燃起火來隔外地可怖,如同優雅的貓忽然尖叫著露出尖利的牙。
5、她的臉漸漸變了顏色,眉毛擰到了一起,眼 ...
1、目不暇接指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譯文:從山陰道上經過,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使人目不暇接。
2、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大多用於“令人”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