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勳鑑釋義:亦稱書奉語或提稱語。綴於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後。鑑,審查,看;勳,功德,功勞。勳鑑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於政界,文界。
2、用法:書信敬語,勳鑑道鑑大鑒英鑑偉鑑雅鑑惠鑑等。對身居高位、有功勳業績者,可用“勳鑑”。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鑑”。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鑑”,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鑑”為輕,適用於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1、勳鑑釋義:亦稱書奉語或提稱語。綴於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後。鑑,審查,看;勳,功德,功勞。勳鑑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於政界,文界。
2、用法:書信敬語,勳鑑道鑑大鑒英鑑偉鑑雅鑑惠鑑等。對身居高位、有功勳業績者,可用“勳鑑”。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鑑”。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鑑”,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鑑”為輕,適用於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1、鑑:實鑑此心的鑑是“表達、表明”的意思;
2、鑑:動詞:明察,審查,溪極則不鑑《呂氏春秋·適音》;
3、不能鑑聽,唐李朝威《柳毅傳》;
4、鑑貌辨色:察顏觀色,看臉色行事;
5、鑑事明察事理照看,如,鑑人,水清可鑑;
6、鑑微:照見細微的東西,舊時書信套語,表示請對方看信,如,某先生臺鑒;
7、惠鑑:鈞鑒借鑑;
8、鑑戒:哀之而不鑑之,唐,杜牧《阿房宮賦》。
立秋是什麼意思含義
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在古代,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有“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的說法。
一候涼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也就是說,此時的風已經不是暑天的熱風了,天氣也開始呈現轉涼的趨勢了。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點兒說,就是早晨大地上開始有霧氣了。
三候寒蟬鳴
“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寒蟬開始鳴叫,說明天氣真的開始變冷了,寒蟬之於秋天,就猶如布穀鳥之於夏天,都是一種訊號。
立秋氣候特點: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中國醫學也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俗話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對立秋時節降雨降溫等長期觀察得出的結論。人們對秋雨無疑是歡迎的,“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況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誌著“立秋響雷,百日見霜”。
“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於此。
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其標誌就是“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最直接的後果也很明顯:“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習俗:
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摸秋,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