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勿施於人上一句:己所不欲。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釋為自己不希望他 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3、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這句話在藉機階級矛盾尖銳激烈的時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今天,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前提下,人與人之間多些寬容,少些計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是可以做到的。這還能促進團結,使社會安定。
1、勿施於人上一句:己所不欲。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釋為自己不希望他 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3、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這句話在藉機階級矛盾尖銳激烈的時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今天,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前提下,人與人之間多些寬容,少些計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是可以做到的。這還能促進團結,使社會安定。
1、勿施於人上一句:己所不欲。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出自《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章》。
3、引申: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是周禮的準則,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勿施於人的前一句是己所不欲。出自於《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釋義: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回答道:“出門辦事就像去接待貴賓一 樣,役使百姓就像去舉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認真嚴肅地做。自己不願意要的,就不強加給別人;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裡沒人怨恨。”仲弓說:“我雖然不聰慧,也會照您說的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