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古城,有許多的聞名中外的建築,著名的景點有八達嶺長城、天安門、故宮、香山天壇等等,人們常說北京五壇八廟三山五園,那這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接下去就讓本期的城市文化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北京五壇指哪些
天壇:天壇在故宮東南方,佔地273公頃。比故宮大4倍,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
地壇:地壇是一座莊嚴肅穆、古樸幽雅的皇家壇廟,是明清兩朝祭祀“皇地祇神”之場所,也是中國最大的“祭地”之壇。
朝日壇:朝日壇位於北京舊城朝陽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春分之日祭祀大明之神(太陽)的地方,
夕月壇:位於北京舊城阜成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秋分祭夜明之神(月亮)和天上諸星宿的處所。
先農壇:先農壇,遠古稱帝社、王社,至漢時始稱先農。
北京八廟指哪些
隆福寺:始建於明代景泰三年(1425),清朝雍正九年重修。佔地20000平方米,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代成為完全的喇嘛廟。
護國寺:護國寺始建於元代,原為元丞相托克託官邸,初名崇國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為大隆善寺。
妙應寺:妙應寺俗稱白塔寺,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寺始建於元朝,初名“大聖壽萬安寺”,據記載是由元世祖忽必烈親自選定的修建地址,而且負責建造的是尼泊爾的工藝家。寺內的白塔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
普渡寺:普渡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與紫禁城同齡,原名為皇城東苑,又名“小南城”,佔地近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雍和宮: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
白雲觀:白雲觀始建於唐,為唐玄宗奉老子之聖地,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明末,白雲觀毀於火。
蟠桃宮: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年間,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廟會,稱“蟠桃盛會”。蟠桃宮廟宇僅有兩層大殿,最前有山門3間,門前有旗杆和石獅各一對,門額為“護國太平蟠桃宮”石匾。
東嶽廟:北京東嶽廟初建於元代1319年,距今已有700年曆史,元末毀於戰火,後經多次擴建,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觀,因規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有華北第一道觀之稱。
北京三山五園指哪些
三山是指香山、萬壽山和玉泉山;五園是指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以及圓明園,是在北京西郊一帶的皇家行宮御園。
香山: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買賣街40號,北京市區西北郊,佔地188公頃,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
萬壽山:萬壽山為燕山餘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
玉泉山:北京的玉泉在玉泉山上,山因泉得名。泉水自山間石隙噴湧,水卷銀花,宛如玉虹,明代以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說,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清漪園:清漪園位於北京城西北,圓明園之西,玉泉山之東,全園面積約242公頃,其中北部甕山(後改稱萬壽山)約佔三分之一,是一座山水結合、以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園。現為頤和園。1750年(乾隆十五年),開始建設,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
靜宜園:靜宜園位於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為基址而建成的行宮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
暢春園:暢春園,位於北京海淀區,圓明園南,北京大學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
圓明園: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靜明園:靜明園是位於中國北京的一個園林,位於頤和園西側的玉泉山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有諸多景物,較為著名的有玉泉,玉峰塔、華藏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