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北京故宮的歷史簡介

北京故宮歷史文化遺產資料

  1、北京故宮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宮和北京城建成。

  2、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3、故宮的建築依據其佈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4、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5、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6、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歷史發展及藝術特徵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開始遷發人民以充實北京,被強令遷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明成祖朱棣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統稱“皇城”,大約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垣區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垣為“皇城”。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北京故宮的歷史簡介

  1、名稱考義,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2、營建原則,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后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北京故宮簡介

  1、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2、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 ...

關於北京故宮歷史資料

  關於北京故宮的歷史資料:   北京故宮,全名北京故宮博物院,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 ...

北京故宮御花園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后妃休息、遊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御花園佔地一萬一千多平方米 ...

盧溝橋事變是哪一年 盧溝橋事變的歷史簡介

  盧溝橋事變是哪一年 盧溝橋事變的歷史簡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日本藉口一名士兵失蹤,向華挑釁,製造了盧溝橋事變,由此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從此,抗日戰爭爆發,全面抗戰開始。   盧溝橋事變簡介   盧溝橋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夜,當天晚上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 ...

北京故宮雨花閣是幹什麼的

  1、雨花閣是一座藏傳佛教的佛堂,但是並不對遊客進行開放。   2、雨花閣是乾隆年間建造而成的,花閣一層懸掛著乾隆皇帝御題“智珠心印”匾額,正間天花裝飾觀音六字大明咒,整個殿堂前佈滿了佛塔、佛像和供物,以及佛龕之後的三座掐絲琺琅立體壇城。 ...

上海市歷史簡介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   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定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 ...

王家大院的歷史簡介

  1、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   2、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