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十三絃箏之由來

十三絃箏之由來

  盛極一時的十二絃箏,到了隋唐已逐漸衰落。唐時,僅保留在清樂中,而相傳之清樂,朝廷甚不重視,當時的情況,根據唐杜佑《通典》載文說:“工伎轉缺,能合管絃者,唯春江花月夜等八曲。”幾乎處於淘汰狀態,取而代之則是十三絃箏的興起。

  十三絃箏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之於《隋書·音樂志》。該書記載了隋朝雅樂用十三絃箏之情況。

  十二絃與十三絃雖一弦之增,但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唐時傳入日本的十三絃箏,其定弦方法,林謙三根據《仁智要求》《調子品》等書考證,認為是以“宮徵羽宮商角徵羽宮商角徵羽”或“宮商角徵羽宮商角徵羽宮商”等的排列。這新增的第十三絃第十二絃成為五度或四度關係,其目的在於加強“宮徵”兩音,蓋是與當時流行調式有關。正如林氏說說:“其發展動機,在於加強主聲”。以後改為第十三絃與第十二絃為鄰近音,也並未削弱這新增一弦之作用。

  那麼,這一弦之增,究竟是誰所創?《隋書·音樂志》記載說:“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滅陳時,獲得了南朝宋齊舊樂,就有箏在其中。”他親自聽了演奏後,興奮地說:“此華夏正聲也!”七年前(公元582年)隋文帝認為南朝音樂是“亡國之音”。今則稱南朝音樂為“華夏正聲”。這個轉變,完全是為了適應政治上的需要,其目的在於恢復漢族傳統,取得正統地位。於是他下令說:“以此為本,微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以定新律呂,更造樂器。”最後,根據他的命令,建立了清商(清樂)署,有箏等十五種樂器應用。因此從繼承關係來分析,十三絃箏應該說是傳自梁陳。再看《隋書·音樂志》另一記載:禮部尚書牛弘等人,議定雅樂,積年不成,奏稱中國舊音多在江南,梁陳音樂合於古樂,請修補以備雅樂。奏準。終於在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雅樂定稿,其中有十三絃箏的明確記載,可見隋代雅樂是梁陳所傳,那麼,隋代雅樂用箏傳自梁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時,隋文帝對南朝禮樂,經過七年的觀察,已有所悟,認為正統所在,他是不會對樂器作輕易改動的。因為梁朝禮樂,在南北朝諸國中聲望最高,如東魏孝靜帝時,掌握一切朝政大權的高歡,他的部下,因文武百官貪汙,請高歡予以懲治。高歡說:江東還有蕭衍老翁(梁武帝),專講文章禮樂,中原士大夫南望企慕,認為正統所在。我如果過急地整頓綱紀,不相寬容,人物流散,我還立什麼國!可見梁朝的漢族傳統禮樂,在政治上有一定號召力。隋文帝也認識到,要符合漢族人的願望,獲得民眾歸心,只有恢復漢族傳統,才能穩定政局。同時他也承認南朝音樂為“華夏正統”,儘可能地接收正統地位,以不被人看作“異類”而遭受反對,所以隋文帝對漢族的正統禮樂器(尤其是雅樂)是不會輕易去改動的。故說十三絃箏傳自梁陳,當可無疑。

雨水節氣的由來簡介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介紹

  雨水節氣的由來簡介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介紹

  雨水節氣的由來簡介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雨水後,春風送暖,人們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

  “雨水”過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介紹

  太陽直射從南半球像赤道靠近,北半球的日照和強度不斷地增加,氣溫逐漸地回升,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越來越活躍,而且慢慢的向北方挺進。冷空氣也在不斷地減弱,兩者不斷地較量,誰也沒有辦法佔據主導的地位,就會形成很多的降水,但是還是沒有辦法驅逐寒冷。雨水時節,萬物萌動,春天已經來臨。

  雨水如何養生

  在中國的傳統中,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的根本,如果脾胃功能健康的人,體質也會比較好。在雨水時節,降水增多,寒溼之氣嚴重,很容易影響一個人的脾臟。養生方面在雨水前後最需要養護的是脾臟。這個時節最重要的是調養脾胃和祛除風溼。

  在雨水時節我們可以經常吃一些薏仁,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薏仁能夠健脾胃,祛風溼,清熱肺等等。薏仁還能夠有助於一個人的美白,薏仁對於保護脾胃具有很好的效果,是平補的佳品。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無常,很容易引起情緒的波動,甚至是心神不寧,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對於具有高血壓、哮喘、心臟病的人更加的不利。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自己的身體,我們應該積極地調養自己的身體,多多鍛鍊,這樣有助於保持一個人的情緒穩定和身心健康。

  雨水時節,細菌和病毒很容易傳播,所以在這個時節很容易爆發傳染病。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保護自己,多加鍛鍊,增強自己身體的抵抗能力,在春天的時候,下半身要穿的暖和一些,有空可以多泡泡腳,這樣有助於全身的血液迴圈,生活中要儘量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否則很容易傷了自己的元氣。

  雨水節氣農事概要

  作為以耕作為主的農民朋友來說,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抓住“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關鍵季節,進行春耕、春種、春管,實現“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願望。

  就大田來看,“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需求相對較多。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應及時春灌,可取的較好的效果,即常說的“春雨(水)貴如油”。

  同時,在雨水期間,對那些沒有秋翻的土地,特別是谷茬、糜茬等硬茬子地,要趁著有凍未化的時機,抓緊用拉子(農村拖茬子用的一種工具,用條子或樹枝做成)把茬子地拖一遍,或用碾子壓一壓,然後把茬子拖倒壓碎,這樣既能保證播種質量,又能達到抗旱保墒的效果。淮河以南地區,此時一般雨水較多,應做好農田清溝瀝水,中耕除草,預防溼害爛根。華南雙季稻早稻育秧工作已經開始,為防忽冷忽熱,乍寒還暖的天氣對秧苗的危害,應注意抓住“冷尾暖頭”天氣,搶晴播種,力爭一播保苗。

大寒是什麼時候2021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的由來與含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大寒節氣的氣候特徵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週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對於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透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髮育。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並採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這時期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相當冷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的民間習俗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影象,以便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影象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臘月三十為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終。我國人民歷來重視有始有終,所以除夕與第二天的元旦這兩天,便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慶。儘管過去從封印日至開印日都是過年活動期間,但從古至今最隆重的便是除夕與元旦這兩天。我國各地在臘月三十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風俗。稱為辭年。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開祠,並且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還要點上大紅色的蠟燭,然後全家人按長幼順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們要鳴放煙花爆竹,焚香燃紙,敬迎謁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灶下,燈燭通明,全家歡聚,圍爐熬年、守歲。新中國建立後,安神燒香活動漸廢,其它歡慶活動依然。近年來,於除夕夜晚又增加了看電視,參加娛樂活動等新內容。除夕的晚餐又稱年夜飯,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

  這頓飯主食為餃子,還有很多象徵吉祥如意的菜餚。如魚與餘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餘之意;韭菜取其長久之意;魚丸與肉丸取其團圓之意等,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餚。吃過年夜飯便開始守歲,一到子時,便開始燃放煙花爆竹,慶賀新年。過年的壓歲錢一般是用紅紙包好,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也有的壓在歲燭下,也有大人偷偷壓在小孩枕下,其意義均相同,是為勉勵晚輩來年更聰明而有更大的收穫。

  大寒節氣的養生知識

  飲食方面

  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應該有所不同:

  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

  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

  最後,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薑加紅糖水的方法來治療,會取得較好的療效。

  下面向大家介紹一道我國臘月傳統美食-八寶飯的製作方法:

  配料:糯米1500克、蓮子750克、紅棗1250克、薏仁米、密冬瓜條各500克、蜜櫻桃、桂圓肉各250克、瓜子仁50克、白糖、豬油、溼澱粉、純鹼各適量。

  做法:

  1、將炒鍋置旺火上,加1500克清水燒沸,加入蓮子和35克純鹼,用竹刷帚不斷攪打去皮(約15分鐘)後撈出,倒淨鍋水。第二次仍用同樣方法,加1500克清水、15克純鹼繼續在鍋內攪打,直至去淨蓮子皮為止(約5分鐘)撈出,再用溫水沖洗乾淨,用細竹籤捅去蓮芯,入籠在旺火上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2、薏仁米洗淨盛入碗內,加清水100克浸沒,用旺火蒸約半小時至開花,出籠後再用清水淘洗瀝乾。

  3、糯米淘洗乾淨,盛入瓷碗中,加500克白糖、1000克清水調勻後,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4、紅棗洗淨去核後與蜜冬瓜條、桂圓肉都切成0.3釐米見方的小顆粒。

  5、取碗十個,將蓮子、紅棗、薏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瓜子仁分別順次放入碗底,然後把熟糯米分別盛在上面,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取出。

  6、炒鍋置旺火上,放入2000克清水、1000克白糖,將蒸好的八寶飯下鍋,一起拌合燴沸,再加入豬油75克,用溼澱粉調稀勾芡,起鍋分盛十碗,分別撒上蜜櫻桃即成。

  起居方面

  大寒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儘量少出門。

  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溼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溼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二十四節氣表: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季: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小雪是什麼時候2021 二四節氣小雪的由來與含義

  11月22或23日為小雪節氣。我國廣大地區東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   小雪節氣的由來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小雪 ...

冬至是什麼時候2021 二四節氣冬至的由來與含義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 ...

立冬是什麼時候2021 二四節氣立冬的由來與含義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 ...

大雪是什麼時候2021 二四節氣大雪的由來與含義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則不到1毫米;大雪, ...

小寒是什麼時候2021 二四節氣小寒的由來與含義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小寒節氣的由來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 ...

露是二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 此節氣由來

  說起寒露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寒露其實就是天氣轉涼的象徵,露水要凝結成霜,寒露具體的意思和由來,來歷到底是什麼呢?大家一定都很好奇吧!接下來的時間裡,就由我們帶你進入寒露的世界吧!   寒露的意思 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 ...

露是二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 此節氣由來

  說起寒露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寒露其實就是天氣轉涼的象徵,露水要凝結成霜,寒露具體的意思和由來,來歷到底是什麼呢?大家一定都很好奇吧!接下來的時間裡,就由我們帶你進入寒露的世界吧!   寒露的意思 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