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傳佛教是指自北印度經中央亞細亞傳入中國、朝鮮、日本的佛教,及由尼泊爾、西藏傳入蒙古一帶的佛教之總稱。南傳佛教又稱南方佛教、南傳上座部,是指傳佈於南亞的佛教。整體而言,北傳佛教多與傳承地之固有文化融合,以大乘為主,流行梵文聖典及其翻譯經典。南傳佛教則儲存較濃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主要流行巴利語佛典。北傳佛教以利益一切眾生為根本目的,最後果位為究竟佛果。而南傳佛教以自身獲得最終解脫為目的,最後果位為阿羅漢。
北傳佛教是指自北印度經中央亞細亞傳入中國、朝鮮、日本的佛教,及由尼泊爾、西藏傳入蒙古一帶的佛教之總稱。南傳佛教又稱南方佛教、南傳上座部,是指傳佈於南亞的佛教。整體而言,北傳佛教多與傳承地之固有文化融合,以大乘為主,流行梵文聖典及其翻譯經典。南傳佛教則儲存較濃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主要流行巴利語佛典。北傳佛教以利益一切眾生為根本目的,最後果位為究竟佛果。而南傳佛教以自身獲得最終解脫為目的,最後果位為阿羅漢。
一、發源地不同:南傳上座部佛教,又稱南方佛教、巴利佛教,是發源於南亞的佛教,流佈於現在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家。此係統大部分均依據巴利語聖典。北傳佛教指自北印度經中央亞細亞傳入中國、朝鮮、日本的佛教,及由尼泊爾、西藏傳入蒙古一帶的佛教之總稱;
二、風格不同: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佛教風格迥異,因其系由印度向北傳佈,故十九世紀研究佛教之歐洲學者,稱後者為北傳佛教或北方佛教,前者為南傳上座部佛教、南方佛教;
三、薩道和阿羅漢道是在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佛教的教法中最重要的區別。後者提倡菩薩道而前者倡導阿羅漢道。北傳教徒承認菩薩是自利利他的,而指責阿羅漢道是自私的。南傳教徒卻承認最要緊是盡力修至脫離輪迴,然後才教導別人;
四、除了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佛教,還有另外一種分法,是所謂大乘和小乘。稱漢語系和藏語系中的大乘理論為大乘,稱巴利語系的佛教及其他類似的佛教為小乘。
眾人皆知佛教文化在我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最早的佛教並非是直接進入中原地區,而在先在西藏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傳播之後才正是傳入大陸內部。
那麼,本期瞭解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有哪些本質區別。
目前的佛教可以分為南傳和北傳(這包括密宗或西藏佛教),如同基督教中的天主教和新教徒。一個人如果想要清清楚楚明白兩方的真正區別必須進一步在雙方的教法中作個研究,偏見的極端份子都出來阻止信徒眾參閱另一宗派的教法,正如其他宗教的極端份子時常都在設法阻止教徒們參閱其他宗教的經典,除了本教的‘聖經’。
這並非符合於迦羅摩經(KalamaSutta)中佛陀大方觀點的教法,“如果本宗的教義都是對的,他們應該可以面對其他宗教的對照”。同樣的如果一位比丘的戒很清淨,當在家眾知道有關比丘眾持的戒律,他不應該起疑慮。
菩薩道和阿羅漢道是在北傳和南傳的教法中最重要的區別。前者提倡菩薩道而後者倡導阿羅漢道。北傳教徒承認菩薩是自利利他的(這是指在自修中同時教導他人道途),而指責阿羅漢道是自私的(只修到本身證道而已)。南傳教徒卻承認最要緊是盡力修至脫離輪迴(連續不斷的生死迴圈)然後才教導別人。
這意味,對於南傳教徒來說,修阿羅漢道並不自私,不過嘗試渡他人解脫的工作,應該自己先證到解脫之後,才有資格來實行這份工作。一開始就要去渡他人,可能實際上是一個藉口來逃避挨受修道中的困難。
如果我們觀察佛陀的一生,可以看到佛陀在證道之前,並沒有嘗試教導或渡化眾生。相反的,他運用本身到極限來修道,甚麼的痛苦他都忍受過。他了解到在過去,現在或將來也沒有另一個苦行者可能會受多過於他的苦,最多也只能相等於他。
他只在證道之後,才開始教導眾生。如果他試圖在修道之期間去教導眾生,可以說,他不可能證果,因為這果位最困難證到的。要奮鬥至脫離輪迴應行相反於一切眾生的傾向,開始我們應該先捨去世間上的執著,然後才開始認真的坐禪。
南方佛教、南傳上座部。指傳佈於南亞的佛教。分佈在南亞地區的佛教,可大別為四類:1、流佈於現在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家的南方上座部佛教。2、興起于越南,而與儒道二教混融的混成佛教。3、過去在柬埔寨曾盛極一時的吉蔑民族所信奉的佛教。4、爪哇、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等地所傳的南海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