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南北方過春節有什麼不同的習慣

南北方過春節有什麼不同的習慣

  1、南方,有除夕夜圍爐的習俗,一家人吃過年夜飯便圍爐而坐,嗑著瓜子,看著電視,邊吃邊聊,述說著一年來的酸甜苦辣。

  2、北方,除夕夜全家人守歲要圍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包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棗子、栗子和肉餡等,一起包進餃子裡。

  3、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後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

  4、南方,則多數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也叫糰子、圓子

小年為什麼分南北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小年為什麼分南北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北方的小年當天有兩個重要的習俗——掃年和祭灶。所謂"掃年"就是"掃房",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早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進行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至於祭灶,各地的習慣不同。首先有蒸花饃的,蒸花饃分兩種,一種為敬神用的,另一種用來走親訪友;還有製作大棗山的,放在供桌上獻給灶王爺;正所謂"上車餃子下車面",很多人家會選擇包餃子來給灶王爺送行。另外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還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家家戶戶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蒸粘糕,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只言好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同時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在南方過小年也有"掃年"的說法,俗稱為"撣塵"。南方小年祭品的區域性很強,例如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而在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義。荸薺,則是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到年尾"。

  除了注重打掃、吃食外,南北方還都有貼窗花的習俗。以前窗花都是新媳婦用剪刀剪的,誰家的窗花剪得精美就代表這家的媳婦心靈手巧。當然現在人們再貼窗花基本都是在商場、超市、攤販那裡購買,貼上去更加美觀耐看,卻少了一些勞動的喜悅。

  另外,有些地方過小年還有貼春聯、沐浴理髮、趕亂婚、吃火燒等習俗。

  其實現在南北方過小年的習俗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了,尤其在城市人們整日忙碌,重複著上班下班的日子,過小年、吃年糕、貼窗花基本已經成為一種回憶。另外南北方通婚普遍,風俗習慣也都進行了融合。

  小年節日由來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漢族人民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漢族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為什麼相差一天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漢族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少數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藏族的春節習俗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薩舉”,即新裝。藏曆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曆正月初五,舉行隆重的開犁禮。

  2、蒙古族的春節習俗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曆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稱為“白節”。蒙古族過年的準備工作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佈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

  3、壯族的春節習俗

  除夕,家家殺雞宰鴨,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燒肉等。除夕的米飯要蒸得很多,象徵富裕。粽子是壯族春節必不可少的。壯族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品,特大粽子,重達一二十斤,味香堪稱一絕。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節期間要舉行對歌、打陀螺、跳舞、賽球等文體活動。

  4、白族的春節習俗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青年男女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少數民族春節的風俗習慣哪些

  1、藏族春節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件裝飾品,叫“薩舉”即新裝。藏曆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曆正月初五,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農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   ...

春節哪些風俗習慣

  1、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2、貼年畫: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3、守歲: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 ...

哈尼族春節什麼風俗習慣

  哈尼族每年過兩次春節。一是十月節,二是六月節。   1、哈尼族曆法以十月為歲首,過年時人們走親戚、擺“長街宴”、舉行“篝火宴”、敲鑼打鼓、跳舞。紅河縣甲寅鄉是長街宴的發源地,鄉里每年一次的“長街宴”。每家備辦豐盛酒菜擺到寨中主大街,規模達千餘桌;   2、哈尼族的六月節,又稱“庫扎扎”,時間為夏曆六月二十 ...

南北小年怎麼 南北方小年什麼不同區別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當然,我國各地的小年時間其實有所差異,即臘月二十三一般是北方的小年,而南方的小年大部是在臘月二十四,有個別地方是在元宵節等。那麼,南北小年怎麼過呢?具體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南北小年的風俗差異。   南北小年怎麼過   南方過小年期間,家家戶戶會將家裡的床 ...

春節哪些習俗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 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 語言方面: 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

福州春節哪些習俗

  春節,福州的習俗稱為“做年”。閩俗諸年最重做年,節慶時間從正月初一開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續到初九玉皇誕,甚至會延續到元宵節,一般是自從初四起,就開始復工了。 春節的前一天夜為“除夕”。福州有透夜點燈(稱長明燈)的習俗,意思是“長生”、“吉祥”。家家在天未明前點燭鳴炮,以迎新歲。廳堂中陳列酒果和貴(檜)花 ...

潮汕地區春節哪些習俗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即使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