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南后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因位於福州城市中軸線的南街(今八一七路)的背後而得名。南后街牌坊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西側有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
福州南后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因位於福州城市中軸線的南街(今八一七路)的背後而得名。南后街牌坊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西側有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
福州南后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今複名吉庇巷)澳門橋交匯處,全長1000米左右,因位於福州城市中軸線的南街(今八一七路)的背後而得名(古時很多街分前街后街),這裡是老福州城的縮影,是福州所存不多老建築的一部分。南后街牌坊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西側有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路面商賈雲集。可惜的是,老南后街及其周圍的部分建築已於2007至2009年拆除,現存建築大多為仿品。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地圖
三坊七巷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至今還儲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約有40公頃。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而福州自漢朝開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充套件,整個佈局,以屏山為屏障,于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佈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臺、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正房、後房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裡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為中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