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戲體制的特點就是歌唱時不限宮調,各角色同場皆唱(不限一人),劇幅不限四段,可以不拘長短,自由發揮。南戲限生角先上場,上場就唱,其它角色再陸續出現。南戲是一人連唱帶做演戲的動作,已由舞蹈的形式,進而有兼顧表情的身段和容色,角色也可以在臺上自由活動。南戲的演員動作叫介。南戲最初雖不分出,但劇情到告一段落時,安排有下場詩,自然分出段落。
南戲體制的特點就是歌唱時不限宮調,各角色同場皆唱(不限一人),劇幅不限四段,可以不拘長短,自由發揮。南戲限生角先上場,上場就唱,其它角色再陸續出現。南戲是一人連唱帶做演戲的動作,已由舞蹈的形式,進而有兼顧表情的身段和容色,角色也可以在臺上自由活動。南戲的演員動作叫介。南戲最初雖不分出,但劇情到告一段落時,安排有下場詩,自然分出段落。
南戲的藝術特點有以下幾種:
南戲熔歌唱、舞蹈、唸白、科範於一爐,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劇本一般都是長篇,數倍於雜劇。南戲根據劇情的需要可長可短,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南戲運用南方曲調,韻律、宮調均無嚴格規定,不受宮調限制,且可隨時換韻。樂器以鼓板為主,南曲細膩委婉的特點使南戲更適於演唱情意纏綿、脂粉氣較重的故事。採用五聲音階,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南曲聲腔。各種上場的角色需要均可演唱唱,創造了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演唱形式。演唱方式比雜劇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於表達複雜的故事內容和人物性格。南戲不僅使用南曲,南北合套的形式。南北合套的運用,豐富了南戲的音樂,對其南北合流具有重大的影響。
全劇典雅、完整、生動、濃郁,顯示了文人的細膩目光和酣暢手法。它是高度發達的中國抒情文學與戲劇藝術的結合。總之,《琵琶記》不論在思想內容上,人物形象上,還是在結構和語言方面,都有獨特之處,值得欣賞玩味。因此, 《琵琶記》是一部值得弘揚的優秀劇作。
《琵琶記》,元末南戲,高明撰。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譽為“傳奇之祖”的《琵琶記》,是我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
故事講述了一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後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狀元后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當官後家裡遇到饑荒,其父母雙亡,他並不知曉。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趙五娘一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後終於找到,並團圓收場。這“三不從”是高明重點刻畫蔡伯喈全忠全孝的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