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小年要吃麻糖: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2、關東糖: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3、灶糖、糖瓜: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因為清朝統治者信奉薩滿教,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敬神。臘月二十四再過小年。雍正皇帝覺得太麻煩,於是改為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因為清朝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統治者的影響很小,仍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小年也叫做祭灶日。傳說灶王爺原名字叫做張生,娶妻之後敗盡家業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非常敬重灶王爺。因此,老百姓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而糖果要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南方是臘月24過小年,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nián-gāo,ricecake;newyearcake)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屬於農曆新年的應時食品。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導語:到了小年,這年就該“忙”了。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打掃房子準備乾淨過年。但每到小年,大家都會討論小年的時間問題,還分出了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兩派。那麼,問題來了,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區別是什麼?到底過小年南北為什麼不同日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真正的小年吧。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區別
南方小年 ...
小年南和小年北是什麼意思
小年北和小年南,主要是指小年這一天的節日日期,在南北是不同的,北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所以,就有了小年北和小年南之分。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小年南小年北是什麼節
小年南:臘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
小年北: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
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分為小年 ...
其中的原因:南方和北方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氣的影響。起源:“小年”來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殷商時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都有一項重要的內容為“祀灶”。魏晉之後,小年作為節日基本成型,“灶神”也逐漸被人們接受。到了清朝,皇帝為節省開支,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神時,會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也就是從 ...
1、南方和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2、北方,在南宋以前 ...
日曆上,通常會將臘月廿三和廿四都標註為小年,原因在於南北方的小年會相差一天,廿三是北方人民的小年,而南方人的小年則要晚一天。而一開始,過小年是不分兩天的。唐宋時為臘月廿四祭灶,元明沿襲舊俗,清朝時發生了變化。有一種說法是,雍正年間起,每年臘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一下工作情況。
...
南方和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