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重要文化瑰寶:清音
南昌重要文化瑰寶:清音
南昌清音是南昌文化中一抹亮麗的色彩,它在清嘉慶初年十分盛行,經過幾千年的時間傳承至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南昌清音也漸漸走向了沒落,現在它已經作為南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並傳承。希望南昌清音能為人們所重視,在這個時代重新盛行起來。
南昌清音流行於南昌、新建兩縣及宜春、上饒、吉安、景德鎮等地。相傳在清嘉慶初年即已盛行。音樂曲調上吸收了揚州清曲和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傳入的一些小曲,加上本地流行的漢族民間小調,曲牌甚為豐富。南昌清音以小曲為主,文南詞為輔,演唱多由女演員自擊板鼓而歌,伴奏多為盲人,樂器有二胡、琵琶、揚琴、月琴等。小曲有60多支,有以一曲多詞演唱的曲目,如《五更相思》、《照花臺》等,也有以多種曲牌聯綴演唱的曲目,如《東湖十景》即由〔鮮花調〕、〔紅繡鞋〕、〔玉美人〕、〔進蘭房〕、〔九連環〕等10支曲牌聯綴而成。文南詞以文詞為主,並有慢文詞、快文詞等板式,男女同曲異腔。傳統曲目有《安安送米》、《宋江殺惜》、《僧尼緣》等50餘種。
南昌清音盛於清嘉慶初年。揚州清曲對其影響很大,又吸收了鄰近省份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傳入的小曲,加上本地流行的民間小調,曲調趨於豐富。在其不斷髮展過程中,又從贛劇和南昌採茶戲等戲曲劇種中吸收養料,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
重要文化瑰寶,媽祖文化的文化內涵
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瑰寶之一,對我國的海洋文化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民間信仰還是官方的信仰引導,無疑都是媽祖文化積極影響的體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媽祖文化的文化內涵。
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
作為漢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我國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隨著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更是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媽祖文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擁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媽祖信眾有兩億多人,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甚。
媽祖文化的宗教精神:
由於獨特的歷史發展條件和傳播範圍,媽祖信仰不僅具有神緣文化的特質,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象徵。在海外,不少華人集聚地,因為對媽祖文化的認同,而把天后宮作為社群活動的組織核心和主要場所。
媽祖信仰與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容易溝通、理解和融洽,無形中也促進了華僑與所在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聯絡,達到“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的大同境界。因此,進一步傳播媽祖文化的大愛精神,可以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民眾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媽祖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媽祖文化作為文化交流的先鋒,在促進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和區域經濟深度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由媽祖文化搭臺,在基礎設施、產業對接、海洋經濟、投資貿易等領域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展開合作。福建已在東盟建有7個遠洋漁業綜合基地,沿海港口業已開通至東南亞的51條海上航線,同時面向東盟國家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及物流資訊共享平臺,促進沿線地區資訊互通、貨物通關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媽祖文化精神:
傳承媽祖文化,弘揚媽祖精神,是福建省、全國乃至全球熱愛和平的人們所共同的責任。要大力推進媽祖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展創新,為海內外炎黃子孫搭建密切情緣關係、擴大交流合作的廣闊平臺,推動媽祖文化交流與傳播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發展,進一步提升媽祖文化品牌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影響力。
邯鄲民間文化瑰寶:磁縣迓鼓
邯鄲文化,邯鄲是個具有深重文化氣味的城市。在中國邯鄲文化中的除了磁州瓷器不僅歷史悠久,還有一個樂器也是歷史悠久,那就是迓鼓,是中國的民族舞蹈的遺存,小編帶你去了解下哦。
迓鼓也讀作訝鼓、砑鼓,是河北磁州(今邯鄲市磁縣)漢族民間舞蹈的遺存。磁縣迓鼓屬於民間舞蹈,也屬於打擊樂器,源於古戰場上的助戰形式,後逐漸演變成宮廷娛樂活動,傳入民間後以其具有雷鳴閃電般的氣勢,用於求雨賀雨,後成一種漢族民間娛樂活動。
迓鼓產生於宋代,然而根據磁縣古墓中挖掘出的出土文物"擊鼓俑"證明,磁縣的迓鼓產生於南北朝的東魏。清末中後期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在冀南豫北一帶流傳。
磁縣迓鼓演奏較為自由,可一人獨奏,也可二人對敲,還可以眾人齊擂,鼓點雄渾激烈,如萬馬奔騰,如雷鳴電閃,摧人振奮。迓鼓曲目原有72套,現保留二十餘套。
據史書中的記載,迓鼓產生於宋代,然而根據磁縣古墓中挖掘出的出土文物"擊鼓俑"證明,磁縣的迓鼓產生於南北朝的東魏。清末中後期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在冀南豫北一帶流傳,特別是磁縣迓鼓流傳興盛。
迓鼓,也讀作“訝鼓”、“砑鼓”,是宋代漢族民間舞蹈的遺存(《中國戲曲曲藝詞典》P18)。
“迓鼓”在民間有三種含義,一指迓鼓這種樂器,二指迓鼓點(樂曲),三指迓鼓樂隊。指樂隊時就叫打迓鼓的。磁縣迓鼓實一直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珍寶,屬於民間舞蹈,也屬於打擊樂器,源於古戰場上的助戰形式,後逐漸演變成一種宮廷娛樂活動,傳入民間後以其具有雷鳴閃電般的氣勢,用於求雨賀雨,後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民間娛樂活動。
漳州民間文化瑰寶:錦歌
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許多都是來源於地方,因為在地方由於具有不同的氣候、緯度和地域條件的不同,人們為了生存主動適應環境,從而造就不同的文化,漳州文化就是根植於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獨特的方言更是為地方戲曲增色不少。
漳州錦歌分佈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以漳州為中心,包括 ...
桂林民間文化瑰寶:桂劇
桂林文化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意蘊深厚。桂林市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桂林民間有一瑰寶名為桂劇,它是使桂林文化推到了城市文化的前端。桂劇劇目非常豐富,唱腔委婉動人,令聽的人流連忘返,不捨得回家。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桂劇有什麼特色,為什麼深會受人們喜愛。
桂劇是發源於桂林,流行於桂北廣大城鄉的地方劇種之一。 ...
民間藝術瑰寶:大慶葉貼畫文化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是歷史的縮影。文化的種類繁多,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文化自然是少不了的。大慶的葉貼畫文化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下面一起來大慶文化裡看看吧。
全世界共有植物40餘萬種,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形態和色彩,例如披針形、倒披針形、卵形、倒卵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等20多種葉形。 ...
民族文化的瑰寶:羊皮筏子
你是否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爸爸萌娃們乘坐羊皮筏子過黃河嗎?羊皮筏子由山羊皮製成,然後吹氣膨脹,把一個個羊皮排成排就能支撐起很多人。這個是一種古老的交通工具。跟小編一起來看下蘭州文化中的民族文化瑰寶,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 ...
武漢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木蘭廟會
不同的城市都有它們自己的文化遺產,它們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洗滌而遺留下來的,擁有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武漢的木蘭廟會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木蘭廟會,又稱木蘭寺廟會或木會。想要了解更多的話,就和我一起走進武漢文化看看吧。
武漢木蘭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時間為每年農曆的八月 ...
南京藝術瑰寶:南京白局文化
在眾多即將逝去的中華優秀藝術文化中,白局也算是一個。白局是南京地區民間的方言說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種,歷史十分悠久。白局說的全是南京話,唱的是俚曲,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也是南京文化的代表之一。
歷史源流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織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調、民歌以自娛自樂,隨著時間的推 ...
山東戲曲文化的瑰寶:兩夾弦文化
兩夾弦是中國漢族的戲曲之一,它主要流行於中國山西及河南等地,兩夾弦流傳到各地後,被當地的人民用屬於他們的地方語言進行演唱則變成了不一樣的兩夾弦,經過多年傳承及改善,兩夾弦變的更加豐富多彩。本期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兩夾弦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兩夾弦的基本唱腔為大板、二板。另外還有三板、北詞、娃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