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影響是使全球變暖,極地、內陸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影響沿海國家特別是低海拔國家的安全。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
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影響是使全球變暖,極地、內陸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影響沿海國家特別是低海拔國家的安全。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
導語:眾所周知,厄爾尼諾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這個現象對全球是有影響的,那麼,大家清楚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影響是什麼?厄爾尼諾對全世界的影響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影響
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影響是使全球變暖,極地、內陸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影響沿海國家特別是低海拔國家的安全。
厄爾尼諾是發生在赤道太平洋的一種獨特的氣候現象。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發生時,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升高,西太平洋海水溫度降低。中國的氣候特點是南澇北旱。
正常情況下,由於地球自轉方向,太平洋盛行東南信風。來自東太平洋的暖流都會順著東南信風流向西太平洋。在西太平洋沿岸附近聚集後,會形成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陸地產生強烈的壓差,推動暖流進一步向中國移動。遇到來自西方的冷空氣,就會變成雨和地。
厄爾尼諾發生時,原本從東太平洋吹向西太平洋的東南信風會減弱,甚至被西北信風取代。此時西太平洋暖流無法向東執行,而是區域性聚集,造成太平洋東岸大量降雨。另一方面,當西太平洋暖流減弱時,形成的副熱帶高壓將相應減弱,能量將不足以在對中國的進一步作業中穿越江淮地區,因此中國將出現南澇北旱的氣候現象。
根據多年的氣象研究,國際公認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正常情況下,地球自轉方向是從西向東。但當地球自轉速度發生變化並減弱時,西太平洋的海水會因慣性繼續向東執行,與由東向西執行的暖流抵消能量,甚至阻擋暖流回到原來的位置,從而形成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也被稱為ElNino現象
厄爾尼諾與另一種現象——南方濤動一起被稱為ENSO。這是秘魯和厄瓜多漁民用來稱呼異常氣候現象的術語。主要是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熱帶海洋海水溫度異常持續變暖,改變全球氣候格局,造成部分地區乾旱,部分地區雨量過多。
厄爾尼諾發生時,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海水溫度異常變暖,導致極端天氣。厄爾尼諾會導致中國冬季越來越暖和,冬季降雪不足就是最好的證明。
厄爾尼諾一旦發生,通常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超過一年。它不僅使秘魯沿岸的氣候異常溫暖多雨,還使澳大利亞叢林不斷因乾旱和高溫而起火;熱浪和暴風雪在北美大陸競爭;夏威夷被熱帶風暴襲擊;美國加州洪水;大洋洲和西亞發生嚴重乾旱;土壤開裂會在非洲大面積發生;歐洲會有洪水;中國南方也會發生乾旱,沿海漁業減產;如果全國氣溫低,糧食產量會大大減少。
氣候的定義
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氣象要素(氣溫、降水、光照、風力等)的各種統計量(均值、極值、機率等)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固定,一般氣候的計算時間為30年[2]。氣候與人類社會有密切關係,許多國家很早就有關於氣候現象的記載。氣候一詞源自古希臘文,意為傾斜,指各地氣候的冷暖同太陽光線的傾斜程度有關。
由於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佈的差異,以及海洋、陸地、山脈、森林等不同性質的下墊面在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物理過程不同,使氣候除具有溫度大致按緯度分佈的特徵外,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
按水平尺度大小,氣候可分為大氣候、中氣候與小氣候。大氣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區域的氣候,如: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氣候、寒帶氣候(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高山高原氣候等;中氣候是指較小自然區域的氣候,如:森林氣候、城市氣候、山地氣候以及湖泊氣候等;小氣候是指更小範圍的氣候,如:貼地氣層和小範圍特殊地形下的氣候(如一個山頭或一個谷地)。
導語: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中東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異常升溫,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會對一些地區有影響。那麼,大家知道厄爾尼諾對東南亞影響是什麼?厄爾尼諾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厄爾尼諾對東南亞影響
對東南亞影響可能會是持久乾旱天氣,造成嚴重破壞。厄爾尼諾天氣造成泰國魏功甘古城嚴重的乾旱,日益嚴重的相關水問題也出現在東南亞地區--一些世界上最肥沃的農田上。
這是泰國60年來遭遇的最嚴重的水危機。而在其他東南亞國家,厄爾尼諾造成的乾旱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它引發了菲律賓暴力衝突。並加劇了印度尼西亞火災,造成了整個東南亞煙霧瀰漫。並導致越南和泰國大米短缺,全球米價上漲了16%。因此,地區新興經濟體的風險程度也已經比平時更高。
厄爾尼諾氣候
最近,泰國王儲參觀白袍婆羅門祭祀神牛的古老儀式,認為這樣雨很快就會來。而泰國官方的忠君宣傳片中的劇情也往往是:某地久旱不雨田地開裂,於是國王前往災區視察,剛剛下車,就天降喜雨。但王室成員究竟有沒有這樣的神力,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秘魯漁民在17世紀首次觀察到,這種天氣模式給太平洋海岸的美洲帶了降雨,卻給亞洲帶來了乾旱。今年,乾旱擴充套件到非洲,這促使聯合國呼籲數百萬人民糧食危機到來了。許多科學家警告稱,厄爾尼諾現象的風險影響加劇,因為氣候變化和海洋溫度上升。
由於天氣系統變得薄弱,一個新的威脅正在加劇。一些氣象學家認為有50%的可能性會在厄爾尼諾結束後隨即迎來拉尼娜天氣,拉尼娜天氣系統將嚴重影響到該地區,這帶來了一個相反的問題:暴雨和洪水。此類事件在2011年也發生過,當時洪水襲擊了大片泰國,嚴重影響到水稻豐收。
厄爾尼諾的意思
“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原意為“聖嬰”。
19世紀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和秘魯等西班牙語系的國家,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從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會出現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岸本來盛行的是秘魯寒流,隨著寒流移動的魚群使秘魯漁場成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但這股暖流一出現,性喜冷水的魚類就會大量死亡,使漁民們遭受滅頂之災。由於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為上帝之子——聖嬰。
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El Nio 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El Nio Episodes)。
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使地球出現大面積乾旱,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後來,在科學上此詞語用於表示在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幾千公里的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暖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時,大範圍的海水溫度可比常年高出3~6攝氏度。太平洋廣大水域的水溫升高,改變了傳統的赤道洋流和東南信風,導致全球性的氣候反常。
厄爾尼諾現象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的區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