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原始人類以鳥為食+體型大小與北極熊所差不大

原始人類以鳥為食 體型大小與北極熊所差不大

  據報道介紹,早期的原始人類或者是以巨鳥為他們的食物來源,而它們的體型大小跟現在的北極熊的體型差不多大,那麼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民間故事一起來看看這個奇聞異事吧!

  原始人類以鳥為食,體型大小跟北極熊差不多

  據報道稱,當古人類首次抵達歐洲時,他們可能與一些巨大的鳥類一起生活在地球上,這些鴕鳥狀生物有11英尺(1英寸約合0.3米)高、1000磅重。

  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6月26日報道,直到不久前,人們一直認為大型鳥類僅存在於馬達加斯加、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偏遠的地方。已知的最大物種是大象鳥,它們生活在第四紀(約1.17萬至250萬年前)末期。據估計,它們的體重高達1500磅。相比之下,普通鴕鳥的體重約為300磅。

  俄羅斯科學院的科學家在《古脊椎動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歐洲或整個北半球從未發現過如此巨大的鳥類化石。”

  然而,在克里米亞半島進行的一項挖掘發現了一個巨型鳥類物種。這並不是一個新的物種,以前在東歐發現的化石中就有這個物種。但直到現在,人們還不清楚它是生活在哪個年代,也不清楚早期的人類是否與其有過接觸。

  據介紹,這種鳥很可能不會飛。它的股骨又長又細,說明它跑得快。在對骨骼進行了分析之後,研究小組說,這種鳥很可能高約11英尺,重約1000磅,與北極熊相當。

  在這一鳥類化石的附近還發現了古野牛骨化石和其他化石,這使科學家們認為它應該生活在150萬至200萬年前,與附近一處考古遺址的年代相當,該遺址被認為是非洲以外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原始人類的證據。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在我們的祖先到來時,這些巨大的鳥類已經是當時地貌的一部分。據科學家們寫道:“這些大型鳥類可能為早期原始人類提供了肉、骨骼、羽毛和蛋殼等。”

  據主要研究人員尼基塔·澤連科夫說,這些早期人類可能並不獵殺這種生物。他說:“我們還沒有證據證明它們與早期人類有過任何互動,但互動肯定是存在的。我認為它不是一種危險的動物,但它的奔跑能力很可能使它不會成為早期人類的獵物。”

  與這種大鳥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其他動物還包括巨大的獵豹、巨型土狼和劍齒貓科動物。研究人員說,它的奔跑能力很可能對它的生存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目前還不清楚這種鳥類與哪種鳥類的關係最為密切。發掘工作仍在繼續。據瞭解,他們希望發掘出更多的骨骼,以更好地瞭解這個物種。

原始人類或以巨鳥為食 大象鳥高達1500磅 化石可證

  近日,一篇報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那就是原始人類或者是以巨鳥為食物,而這種巨鳥的體型與北極熊相當,並且有一些化石為證,這樣的巨鳥在現如今是不存在的。那麼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民間故事,一起來看看這個奇聞異事吧!

  早期古人類是與巨鳥一起生活的

  早些時候,當古人類第一次次抵達歐洲時,他們可能是與一些巨大的鳥類一起在地球上生活,這些鴕鳥狀的生物有11英尺高、1000磅重,這樣的巨型的鳥類現如今是不存在的。

  大象鳥體重高達1500榜

  不久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大型鳥類僅存在於馬達加斯加、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偏遠的地方。而目前已知的最大物種的鳥類是大象鳥,它們生活在約第四世紀(約1.17萬至250萬年前)末期。據估計,它們的體重高達1500磅。相比之下,普通鴕鳥的體重約為300磅。

  巨鳥體型與北極熊相當

  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東歐克裡米亞半島的一處洞穴中,發現史前巨鳥“Pachystruthio dmanisensis”的化石,研究結果顯示,這種巨鳥高3.5公尺,體重可達450公斤,接近一隻成年北極熊的體重,其體型比現代鴕鳥大了約3倍。這種巨鳥約生活在於150萬至200萬年前,當時人類祖先很可能與這種巨鳥一起生活,這也是北半球有記錄以來首次發現如此巨大的鳥類化石。

  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的宣告中,本研究作者、古生物學家澤蘭科夫(Nikita Zelenkov)說道:“我第一次感受到手上巨鳥的大腿骨重量時,我認為這一定是馬達加斯加象鳥(elephant bird)的化石,因為歐洲從未發現這種尺寸的鳥。然而,骨骼的結構卻意外地顯示出不同的故事。”這種巨鳥類似於18世紀就已滅絕的象鳥,不過象鳥的速度經常因其龐大的體型而受阻礙,但從巨鳥細長的股骨(大腿骨)化石來看,這種構造可以幫助它們跑得更快。巨鳥的股骨和現代鴕鳥的股骨結構相似,時速可高達每小時43英里(約69.2公里)。

  研究人員認為速度是巨鳥生存的關鍵,他們根據股骨的測量結果計算出這種巨鳥的體重。澤蘭科夫表示:“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料去判斷巨鳥是否與鴕鳥或其他鳥類最接近,但我們估計巨鳥大概有450公斤重。巨鳥驚人的體重大約是恐鳥(已絕種的巨鳥)的2倍、現存最大鳥類鴕鳥的3倍,接近一隻成年北極熊的體重。”這樣的發現無疑是一種收穫。

  這些巨鳥可能是草食性動物,以水果為主食,或許能根據周遭環境而進化。隨著末次冰期(Last Ice Age)的接近,環境變得更加乾旱。由於身形較大,代謝速率較慢,因此巨鳥可以靠著較少的營養食物維持生命。

  而與這種大鳥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其他動物還包括巨大的獵豹、巨型土狼和劍齒貓科動物。研究人員說,它的奔跑能力很可能對它的生存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目前還不清楚這種鳥類與哪種鳥類的關係最為密切。發掘工作仍在繼續,所以他們希望發掘出更多的骨骼,以更好地瞭解這個物種。

  發現其他化石

  在這一種巨型鳥類化石的周圍還發現了古野牛骨化石和其他化石,這樣的情況讓科學家們認為它的生活時間應該在150萬至200萬年前,與附近一處考古遺址的年代相差不多,而那個遺址卻被認為是非洲之外地區發現的最早原始人類的證據。

  人類的發展史是值得探索的,在這條道路上是充滿著許多奧秘的。而原始人類或以巨鳥為食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探索點,發展的奇妙性、生物的多樣性是令人歎為觀止的。

清道夫以什麼為食

  1、清道夫是一種雜食的魚類,主要以青苔、藻類為食,同時還會以水底的垃圾為食。此外,清道夫還會進食其它魚類的魚卵和魚苗。

  2、清道夫是甲鯰科下口鯰亞科的多輻翼甲鯰、下口鯰的流通俗名,在部分地區俗稱壯腰龍、壯腰魚、腰寶魚等。

  3、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殘餌、汙物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盤魚、吸口鯰,學名叫甲鯰,原產於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經常可以看到。魚體呈半圓筒形,尾鰭呈淺叉形,喜歡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2 0℃以上,成魚體長達到3 0釐米,不能自然越冬,活動於水體的底層,具有適應性強、易飼養、雜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點,受到消費者和養殖者的歡迎。


蚯蚓什麼

  蚯蚓以腐爛的落葉、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稈、禽畜糞、瓜果皮,造紙廠、釀酒廠或麵粉廠的廢渣以及居民點的生活垃圾為食。特別喜歡吃甜食,比如腐爛的水果,亦愛吃酸料,但不愛吃苦料和有單寧味的料,鹽料對它有毒害作用。   蚯蚓是喜溫、喜溼、喜安靜、怕光、怕鹽、怕單寧味的夜行性環節動物。白天棲息在潮溼、通氣效能良好的 ...

螃蟹什麼

  螃蟹是雜食性動物,以水生植物、底棲動物、有機碎屑及動物屍體為食。取食時靠螯足捕捉,然後將食物送至口邊。它喜歡螺螄、小蝦、小蚌、小魚和南瓜、煮熟的土豆、飯渣、麵包渣等等。 這些,對人體及螃蟹都無害!   野生的話主要吃一些浮游的動植物,如果自己養的話,餵它點水草或魚蟲幹之類的都可以。螃蟹喜歡有沙的環境,別忘 ...

風飄飄兮亡出自哪裡

  風飄飄兮鳥為食亡出自古訓《增廣賢文》。《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 ...

壁虎什麼

  1、壁虎食性很雜,主要以活體小昆蟲為主,是有益無害的動物,像麵包蟲、蒼蠅、蚊子、螳螂、黃粉蟲、麵包蟲、蟋蟀等都是壁虎的好飼料,壁虎食量不大,吃一頓飽多天,甚至幾周不吃也餓不死,壁虎生命力很頑強。   2、壁虎是季節性動物,溫度於攝氏11度或以下的環境下仍然活動的話就會死去,所以一般在亞熱帶地區生活的壁虎, ...

請問殺人蜂什麼

  殺人蜂以害蟲和其他一些蜜蜂為食。   殺人蜂,又叫非洲蜜蜂、胡蜂。因為這種蜂種是由非洲普通蜜蜂跟叢林裡的野蜂交配發育繁殖出來的新品種,對人畜有較大的殺傷力,主要造成的危害在於其攻擊性。   殺人蜂是一種食肉動物,殺人蜂本身也是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建設有益的昆蟲,由於它們往往以森林中的各種害蟲為捕食物件,因此對 ...

知了是益蟲還是害蟲它什麼

  知了是害蟲,它以植物根部的汁液為食,知了一般指蟬,蟬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一些分佈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   害蟲,顧名思義,即有害的蟲子,是人類對一些蟲類動物的定義,與益蟲相反,主要分為昆蟲類與非昆蟲類,且種類與數量繁多。 ...

什麼動物間接植物

  充當消費者的動物間接以植物為食,例如青蛙之類。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綠色植物製造出的有機物。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透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