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半徑約為10^(-15)米。原子核簡稱“核”。位於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而質子又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又是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
原子核的能量極大,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質子之間所帶正電荷的斥力而結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發生分裂。當一些原子核發生裂變(原子核分裂為兩個或更多的核)或聚變(輕原子核相遇時結合成為重核)時,會釋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
原子核的半徑約為10^(-15)米。原子核簡稱“核”。位於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而質子又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又是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
原子核的能量極大,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質子之間所帶正電荷的斥力而結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發生分裂。當一些原子核發生裂變(原子核分裂為兩個或更多的核)或聚變(輕原子核相遇時結合成為重核)時,會釋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
可見宇宙的半徑約一百四十億光年,約為一點三二四五一二乘以十的二十三次方千米,銀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的星系和在一起,構成了最大的天體系統,它包括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體,迄今為止,人類探索宇宙的能力十分有限,從此種意義說,總星系就是天文學家所說的可見宇宙。
地球大概半徑6371.004千米。它通常用RE表示。
地球半徑是指從地球中心到其表面(平均海平面)的距離。
地球不是一個規則的物體。
首先,它不是正球體,而是橢球體,準確地說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體;
其次,地球的南極、北極也不對稱,就海平面來說,北極稍凸,南極略凹;
第三,地球的外部地形起伏多變,地球這種不規則的形狀意味著在不同的地方測量,其半徑也不同。
地球的半徑有以下三個常用值:
極半徑: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距離,大約3950英里(6356.755公里)。
赤道半徑:是從地心到赤道的距離,大約3963英里(6378.140公里)。
平均半徑:大約3959英里(6371.004公里)。這個數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點距離的平均值。
可以這樣求:平均半徑=(赤道半徑*2+極半徑)*(1/3)。
地球半徑有時被使用作為距離單位,特別是在天文學和地質學中常用。